第532章 耕耘海外(2 / 4)

靖难攻略 北城二千 3095 字 6个月前

虽然仅仅开发不到三年,但西丘城外却有足足两万土人在开荒劳作,城外耕地也多达八万余亩。

即便如此,当地的粮食却依旧不够吃,或者说整个东洲宣慰司都在依靠北洲宣慰司供给的粮食。

大明设立东洲宣慰司多年,加后来设立的许多奖惩制度,如今的东国虽然还有国王,但百姓基本都是由东洲宣慰司管辖。

东国治下一百六十余个城邦都在为宣慰司开采金银铜矿,而宣慰司给予交换的物资也十分丰富。

当地使用大明永乐通宝作为货币,但一斤粮食三文钱,而各个城邦百姓前往矿区务工一天则是十文钱,也就是说务工一天的工钱可以买到三斤左右的粮食。

这个粮食足够保障务工者自己可以过得不错,同时还能养活家里部分人。

当然,城邦如何压榨他们,那就不是宣慰司会去主动插手的了,反正来到东洲宣慰司这么久,据杨朔所知,各城邦都会从矿工手中抽取一些工钱。

良心的抽取一文,没良心的就是五文。

这些城邦抽取工钱是为了满足城邦贵族们享乐的心理,因为相比较平民只想填饱肚子,贵族们更多是想着穿丝绸、用瓷器、吃红糖等物资层面的享受。

在东洲,一个青花大瓷瓶价格达到三千文,一套丝绸成衣则是两千文,红糖则是五十文一斤。

贵族们为了享受,不断地压榨着矿工,而大明需要的是矿区稳定生产。

正因如此,明军偶尔会去帮助城邦镇压叛乱,但如果城邦阳奉阴违,宣慰司也会主动去煽动矿工造反。

西丘城内被录入的三千多归化城,便是曾经这片土地某个城邦的平民。

他们推翻了城邦贵族的通知,将土地交给了明军管理,所以获得了进入城池居住的资格。

城内的一些维护工作需要他们出力,但这些工作给他们的工价就高出矿工很多了。

在城内扫扫地,一天便有二十文工钱,清理水渠、修建修葺一些城墙、房屋,亦或者出城指挥修路都有二十文到三十文不等的工钱。

在外,他们不用亲力亲为的修路,因为他们只负责指挥土人们修路,而土人的工价是每日十文。

煽动当地城邦贵族与平民的阶级矛盾,在城邦覆灭后接手城邦的土地与城池,这是此前宣慰司惯用的手段。

正因如此,在过去几年里,东洲的城邦已经覆灭了十三个,日后还会更多。

宣慰司要做的,就是在城邦覆灭后推行儒学和官话,让当地的秩序与大明内地的城池一样就足够。

相比较官学,儒学更适合在东洲推行,因为这里要的是教化。

来到西丘城,兴许是因为机会太多,加没有贵族的压榨,故此即便是城外的土人,也能身穿布衣来遮蔽身体。

在城外还有几处院子,而那些院子便是儒学。

七岁以孩童前来参学,每日中午一顿午饭管饱,这就是让当地百姓送孩子读儒学最大的动力。

面对杨朔所率的兵马返回,在耕种的百姓纷纷朝队伍看来,投来羡慕的目光。

宣慰司兵卒每岁军饷为二十贯基础军饷,三十贯海外补助,合计五十贯。

对于当地的土人来说,五十贯足够他们过半辈子不愁吃喝的生活。

只可惜宣慰司不在当地募兵,不然许多男人都会踊跃报名。

“这些土人,等他们都会说官话的时候,他们就是我大明的百姓了。”

马背,杨朔瞥了田地之中的土人一眼,随口给出一句评价,不过也仅限一句评价。

他率领兵马返回了西丘城,然后派遣五十余名骑兵护送八千贯前往矿区,自己则是将东洲的一些事情写成奏疏,派人送往了西门港。

骑兵带着奏疏送往西门港,每日赶路二百里,也足足花费了三日才抵达了西门港。

相较于西丘城,兴建许久的西门港就显得繁华了许多。

三万汉人百姓与七万多归化人在西门港开辟了数十万亩耕地,勉强可以自给自足。

码头船只进出港口十分频繁,基本都是粮船。

由于距离太远,这些粮船会在北国、东国换成其他粮食运往南边,运抵这里的时候,除了少量米麦,其余基本都是玉米和土豆、番薯了。

奏疏被大宝船的舰队带往了大明本土,飘扬过海一个月多月后抵达了檀香千户所夏威夷。

在这里经过短暂休整,他们继续向西南沿着岛链向西航行,如此一个月后便能抵达吕宋港。

至于前往北京,则还需要两个月的时间。

也就是说,正常一支舰队从东洲跨越大明洋返回北京,需要整整四个月的时间。

如果遭遇了暴风,甚至有可能需要五个月乃至六个月时间。

正因如此,每次大宝船舰队抵达天津港,无疑都能吸引到大明百姓的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