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永乐新政(2 / 4)

靖难攻略 北城二千 3158 字 6个月前

在他印象里,接下来几年大明基本不会发生什么事情,所以没有必要在意钱粮。

“你都把钱粮花了,怎么钱生钱?”

朱棣皱眉看着朱高煦,他虽然也擅长搞钱,但花钱搞钱的事情他还是不熟练。

对此,朱高煦也看向了朱棣:“我准备组织一次下西洋,并且在西洋设立贸易点,让大明的货品能固定在南洋、小西洋沿海各国出现。”

“我算过,仅此一笔,朝廷每年起码能收入价值二三百万贯的金银。”

下西洋有多赚钱不用多说,后世诟病的原因是在于下西洋的财货都进入了皇帝的内帑,尽管朱棣没有贪恋金银,并且把它们都投入到了国家上,可对于当时的大臣来说,一个香料折俸让他们成为了下西洋的受害者。

朱棣和宣德其次下西洋的香料,一直作为俸禄发到了成化年间才用完。

群臣们好不容易松了一口气,结果一听说成化也想下西洋,连忙将他的想法阻止。

要是让他再下一次西洋,文官们这辈子都别想拿到工资了。

吸取教训,朱高煦可不准备用香料折俸来恶了文臣,起码要拉拢一部分才行。

下西洋为什么间隔时间越来越大,说白了还是沿海各国土著积攒了几百年的金银财货,你郑和来一次就被收刮干净了,不给几年恢复,他们就算知道金银铜矿和当地的珍珠珊瑚是好东西,他们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开采。

按照最反对下西洋的刘大夏说法,下西洋一次得耗费几十万钱粮来看,这个规模对于年入五千多万钱粮的大明来说简直九牛一毛。

原本朱高煦还以为是刘大夏黑不到点子上,结果他来大明看了造船价格后,他只能说刘大夏已经尽力去黑了。

“我准备让郑和、杨展、崔均、郑峻四人主持这次下西洋,同时在吕宋、巨港设置两个宣慰司。”

有朱棣的正确答案可以抄,朱高煦自然知道怎么抄作业。

朱棣搞了个吕宋总督和旧港宣慰司,朱高煦也要搞,而且搞得还要好。

吕宋那地方别人不知道,朱高煦还能不知道?

不管是北边的吕宋岛还是南边的棉兰老岛,这些地方充斥着大量的金矿和伴生铜矿,除此之外还有铁矿和煤炭等东西。

更重要的是,当地的土著虽然数量近百万,但他们的文化程度顶多停留在氏族制度时期,唯一一个国家还是十年前苏门答腊移民迁移过去弄出来的苏禄国。

朱高煦想要同化他们可太简单了,无非就是恩威并济。

可是如果真的想要政府当地,就不得不提到一个致命的疾病了……疟疾。

朱高煦除了知道苦蒿可以提取青蒿素外,就只知道金鸡纳树皮可以有效治疗疟疾。

前者朱高煦根本不知道怎么提取,后者反而比较简单,只要有树皮就可以用来治病。

想到这里,朱高煦倒不奇怪为什么朱棣会让郑和册封吕宋华侨的许柴佬为总督了,说白了他身上已经有了抗体,可以在吕宋待久一点,活久一点。

不过如果是这样,那把吕宋的华侨武装起来,让他们雇佣驱使当地土著挖矿是否可行?

想到这里,朱高煦脑中有了个基础的计划,但眼下他还是得先想办法应对面前发生的事情。

“这东西得耗费不少钱粮吧?”

朱棣听到朱高煦要主持下西洋,眼前一亮,好奇询问起来,不过朱高煦却摇摇头:

“耗费确实不小,但获利更多。”

“这几日我向父亲讨要郑和后,带着他与杨展、崔均、郑峻等人前往龙江船厂。”

“龙江船厂所造大船,最大者可以达到三千料,不过只要拨钱粮,给时间木料和经验,他们完全可以建造更大的战船。”

“我让那里的船工往大了建造,越大越好,只要能造出五千料的战船和六千料马船,如此装备二百艘的话,沿海倭寇即可荡清。”

“此外,也可以在下西洋前,先下一次东洋,昭示国力,威慑倭国宵小。”

朱高煦提到了下东洋,而这也是许多人不知道的一件事。

郑和下西洋前,首先前往的就是东洋的日本,并且奉朱棣旨意教谕足利义满。

足利义满眼看郑和船队规模庞大,随即捉了二十多个盗贼说是倭寇,并且用蒸杀的方法把他们处死,以此表示大明近海倭寇与他无关。

郑和回京报告后,朱棣对足利义满的做法,还赐给了他九章、冠服、文绮、金银、瓷器、书画等物,并允许日本国十年一贡,正副使等可以多至二百人,在江浙贸易。

相比较朱棣的做法,朱高煦的做法就要更进一步了。

首先佐渡岛的金银矿他是一定要拿下的,为了方便贸易,他已经准备在修建舰队之余,让渤海修建驿道直接通往海参崴,在那里修建港口,方便日后对佐渡岛补给。

其次,他肯定不会让足利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