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棘门”仪式解散之前,包括战俘、武器、粮食等等战利品进行了上缴与分配。
二十多万人聚在“新田”的郊外,四面城墙之外出现林立的营寨,每一日都是人声鼎沸。
太多人聚过来,很多人想要入城,必要的管控重任落在了程滑这位司马的肩膀上。
“中军尉以前是怎么做的?”程滑问自己家臣。
家臣答道:“中军尉担任司马期间,限制了每一日入城的人数,让各个家族进行申请,再分批允许入城。”
程滑“呵呵”笑了两声,说道:“那就照办。”
不懂怎么处理,有现成的例子,为什么不效仿?
晋军每一次出征归来,无论是获胜或战败,反正“新田”城内的商铺都会大赚特赚。
那是因为无论成败,基本会带回一些战利品。
要是大胜归来,一家之主怎么都要额外赏赐点什么,得到赏赐的人一般会选择入城以物易物,不就让城内的交易额猛涨了吗?
在当代,城内进行交易的话,城池的主人可以进行抽税,收税的同时也是对交易双方进行监督,有保障安全的责任。
这一次,晋君寿曼没有再闹出太大的幺蛾子。
既然没有闹出太大的幺蛾子,肯定是闹了一些幺蛾子。比如留下质量最好的战利品,重新下发很烂的战利品。
军团正副指挥所在的家族还算好,晋君寿曼没有做得太过分。
许多中小家族则是倒了血霉,拿到手中的战利品不知道经过几轮挑挑拣拣,重新到手基本为次品。
晋君寿曼那样做固然避免与卿位家族出现大矛盾,一下子却是得罪遍了中小家族。
有意见的中小家族太多,没有人领头闹事,使得看上去风平浪静,河面之下却是暗流汹涌。
只不过,哪怕晋君寿曼知道,或是有人警告晋君寿曼,没有看到晋君寿曼多么在乎的样子。
“不知道会有多少家族陷入衰弱,乃至于过不了几年就破产了。”楼令不是在可怜这些有麻烦的家族,假惺惺进行感慨罢了。
有那么一件事情几乎会发生。
国内出现破产风潮,有实力的家族则是会进入扩张期,能够一再吸纳人口。
所谓的破产,特指再一次接到征召,一些家族拿不出足够的兵力,或者储存的粮食支撑不了服役。
出现上面两种状况的人,他们达不到征召的要求,有纳赋或没有纳赋都会得到相应的处置。
一次两次三次没有达标,他们的封地就会被收回,也就是变成破产了。
“父亲,明年还会出兵吗?”楼小白问道。
关于明年要不要出兵,晋国高层近期正在进行讨论。
楼令说道:“暂时没有定论。只不过,我认为出兵是一件必然的事情。”
郑国没有重新臣服,怎么可能不出兵?
夹在晋国与楚国中间的郑国,地理位置显得过于特殊,无论晋国或楚国都不会允许郑国投靠对方。
所以了,无论郑国君臣是不是愿意坚定投靠哪一方,一定会受到另一方的打击。
这样看来,郑国其实也是迫不得已,坚定站在哪一方都要挨打,大打特打得损失太惨重,不如左右逢源来避免损失。
晋国和楚国却是不会管郑国多么迫不得已,两国甚至很愿意看到郑国一再悖盟。
因为郑国一再悖盟失去信用,晋国或楚国就不用多么在乎郑国,许多非常规手段用起来,不会让天下诸侯侧目了啊。
“这么一说,郑国真倒霉。”楼小白不是在幸灾乐祸。
楼令点头说道:“这就是实力不够强大的下场。”
郑国其实一度很强大,只是他们自己作死,率先蔑视周王室导致失去大义,后来还不断兼并小国与大国交战,几乎变成诸侯之敌。
如果仅是外部压力,其实很难让一个国家短时间内陷入衰弱。
郑国的衰弱是因为爆发了很大的内乱,并且还内乱了很久,一下子就变得一蹶不振了。
楼小白有读过史,了解郑国的衰弱过程,认为完全是活该。
“我们才刚刚四个军团齐出,明年的出兵规模不会太大吧?”楼小白问道。
楼令轻笑了几声,说道:“你再想想。”
什么都给出答案,到底考卷是谁在做?
作为继承人,楼小白需要先自己动脑子去想,想不明白来问楼令的话,楼令大多数时候是进行引导,不会直接给出答案。
思考了一阵子的楼小白说道:“今年,我们召唤一众盟友南下,结果那些盟友几乎全程在打酱油,怎么可以呢!”
“哈哈!”楼令很高兴地笑了几声,说道:“所以啊,我们需要让郑国重新臣服,一样需要消耗一众盟友的国力,怎么能够让他们舒舒服服过自己的小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