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立刻拉了下来。
史书上的春秋时代,经常能看到这个“公”那个“公”的谥号,其实大多数都是薨逝之后的追封,生前可能就是侯爵、伯爵、子爵的爵位。
事实上,春秋时代的公爵国真不多。
当前现存的公爵国是鲁国和宋国,其余大多就是侯爵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只不过,发誓“永不朝周”的楚国,他们才不管那么多,至少现在不管。
晋君寿曼看到楚君审脸色难看,心里瞬间充满了爽感。
两位一国之君进入斗嘴模式。
楼令则是一直盯着站在楚君审右边的中年人看。
“他就是天下第一神射手养由基了吧?”楼令虽然在猜测,多少是笃定的。
现场还有楼令的另一个熟人,他是站在楚君审左边的潘党。
楚国以左为尊,看站位的话,潘党在楚国的官职明显比养由基高。
这是怎么回事?楚国可能很多东西不按周王室那一套,对血统的看重却是一致,且有楚国自己的区分。潘氏一族属于老楚人,被并国的养氏一族则是新楚人。
分一个远近亲疏的排序,尽管潘党的本事不如养由基,作为老楚人的潘党就是比养由基这个新楚人地位高。
真要论,好像没什么毛病?
一辈辈流汗、流血、牺牲才让楚国存在下来,一切的付出总该得到优待,对吧?
只是那样子的话,国家会变得一潭死水,慢慢僵化且腐朽。
可是呢,一旦类如秦国大肆提拔外来者,国家慢慢就变成了外人掌权,顺风顺水自然看不出什么,到了大厦将倾之际老秦人必然坐视,新秦人也没有那种感情去玩命干什么扶大厦于将倾。
摊开来讲就是,先辈为秦国流过血立过功,到头来什么屁玩意都不是,相反外来者各种作威作福外加吃香喝辣。
所以了,这个由外来者掌权的国,老子们不要也罢!
有受过教育的人会明白一个道理,没有绝对完美的制度,只有合适的制度。
至于说两全其美或十全十美?难,太难!
站在楚君审右边的人确实是养由基无疑。
养由基发现有人一直盯着自己在看。
拥有天下第一神射手称号的养由基,他可能官职不高,走到哪里都会变成全场最靓的崽。
可能一开始不习惯,乃至于觉得别扭,讲实话就是慢慢就会习惯,多多少少也会觉得是一种理所当然。
因为晋君寿曼和楚君审在互相怼的关系,旁人自然不好开口说话。
在这种场合之上,晋君寿曼的表现出奇的好,不断拿相关典故在揶揄楚君审,看着是占了口齿交锋的上风?
正式场合,开口“《诗经》曰”,结尾某典故,恰恰就是该有的说话方式。
所以,日后的孔丘就说了:不读《诗》无以言。
孔夫子那般教训弟子就一个意思:不好好读书,当了官哪有知识储备量跟同僚交流。
晋君寿曼的不学无术是体现在不懂怎么当一国之君上面,成长阶段哪可能没有接受过良好教育,在这种场合用正确的口语说话没有难度。
“中军尉知道两位君上在说什么吗?”栾黡低声问道。
楼令收回看养由基的目光,注视着栾黡,面无表情地问道:“你想说什么?”
栾黡“嘿嘿”笑了几声,意思不言而喻,嘲讽楼氏的历史太短,搞不好连什么是系统教育都不懂。
当前年头的传统教育就是,拿《诗经》当开蒙读物,小孩子在识字的过程中瞬间将内容给背了。
“寡人在展现威风,你俩嘀嘀咕咕什么。”晋君寿曼有些不悦。
楼令哪里知道栾黡在发什么疯。
栾黡才不会觉得自己在发疯,发泄楼氏弓箭手部队支援自家力度太低的不满而已。
“对面是楼氏之主令吧?”楚君审没有中原列国之君的毛病,不肯随随便便跟人说话。
中原列国之君与人交流,尤其是与外臣交流,确确实实是需要转述者。不是他们语言不通,纯粹就是为了保持为君者的逼格。(小日子学了过去,搞出‘鹤音’这么一种玩意,念投降书的时候破例了)
楼令行礼致意,说道:“外臣令,见过楚君。”
晋君寿曼哔哔了一句:“称呼楚子。”
楼令只是转头对晋君寿曼一笑,没有搭腔,更不会改口。
这些一国之君互相之间怎么怼都没有关系,轮到臣下去怼,一瞬间就会被视为打破纲理伦常,某天想灭门都能拿来当作现成的罪行。
“‘予(一人)’听闻过大夫。”楚君审不用‘寡人’自称,他所使用的‘予一人’等同于大一统王朝的‘朕’。
而“朕”在当前是谁都能用来自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