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为什么要学历史(2 / 3)

其心里厌恶,总归是一种极大的风险。

楼令直接说道:“你想多了。”

“啊?”楼小白十分不解。

父子之间的说话,没有外人在场,楼令需要楼小白对局势有更明确的判断,根本不用藏着掖着。

楼令压低声音,说道:“下场不妙的会是君上。”

“时局到这一地步了!?”楼小白倒是没有被惊到,就是觉得君臣对立的进展太快了。

局势到当前的情况,只能说是晋君寿曼自己在作死。

哪怕是大权在握的君主都不会轻易胡来。这个是因为他们知道守护规则就是在保护自己,也就会比谁都强调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真正厉害的君主,他们不止在强调规则的重要性,还会去创造规则来巩权力。

即便再是昏庸一些的君主,只要脑子没有大问题,任是谁践踏了规则都知道该严惩不贷。

按理说,晋君寿曼应该不少看史书才对,也就是接受一国之君该有的教育,怎么就不懂相关的道理呢?

楼令就列出了一些楼小白必须看的历史片段,不为了其它,单纯就是想让楼小白以史为鉴。

有一点,生长在红旗下的小伙伴可能不清楚。

在封建时代真不是谁都有资格阅读史书,别说是对史书进行深度的理解。跟能不能找到史书看的关系不大,主要是被列为“帝王心术”的基础课程。

即便是到了现代,以为每一个国家的教育机构都会花心思编录历史课本吗?真不是这样子的。

跟某个国家的历史有没有渊源流传没关系,他们纯粹就是没搞懂重要性。

用最简单的方式来阐述,多看史书能够跨越阶级的视角,以及提升思维的高度!正是因为这般,博览诗书才会被封建王朝视为“帝王心术”的基础课程。

没有基础,如没有地基,起高楼也必将倒塌。

春秋战国是华夏封建王朝时代,没有限制某阶层能不能观看史书的一个阶段,前提是能够找到史书。

从春秋战国之后,越是往后的王朝,当局对待观看史书越加严防死守。

明初的姚广顺这个人的存在,无疑证明了当局限制观看史书的正确性。

走进新中国也有一句“越有知识,人越反动”的话,其实不是其它什么知识,在当时的时代背景所指是“崇洋媚外”这一特性。

其实,无外乎就是接触到的信息太多,与自己生活环境产生太大的落差感,国内又缺乏正确的引导,直接导致这些人被成功洗脑,成为了恨国党。

在封建王朝的时代,知晓更多的历史,免不了想效仿历史上的某某人。而在封建王朝,最怕的就是某人想干大事了。

同理,接受正常教育的现代人,只要是系统化去学过历史,起码碰上了什么事情可以用某位历史人物来激励自己,乃至于依样画葫芦去进行应对。

在上述那一点,外国人是很难跟中国人比较。

用一点就能够证明,大街小巷随便找一个人都能讲点国际大势,最为起码也知道世界强国具体在哪里;换成去了国外,多的是连各国所处地理位置都分不清的人,什么国际大势就更不用问了。

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基础就是有受过九年教育的人,他们系统化学习了国内外的历史!

不是单指学过历史,归纳的核心就是在学习历史过程中产生的特性:跨越阶级的视觉,提升思维的高度。

楼令见楼小白已经明白局势,选择改变话题,道:“说说,北征有什么收获。”

楼氏出动五千新军北征,征调了狐氏的两万人马随行,他们的主要攻击目标是林胡,顺带也入侵了白翟。

相关的过程楼小白有用战报的方式向家族传递信息,只是没有楼小白亲自讲述来得详细。

根据楼小白的说法,他们大多数时间就是一直在赶路,强调想要找到敌人的困难程度。

“父亲,论地广人稀,北边的情况比秦地更加严重。很多时候哪怕明知道哪个方向有人,去到地方已经跑了。”楼小白说着想起一些难受的经历,脸上表情不免会变得郁闷,还做出摸了大腿内侧这种不雅的举动。

楼令当然知道楼小白为什么要摸大腿内侧,北征的部队为了追赶敌人没少骑马代步,点头说道:“打游牧民族,最困难的便是找到他们。”

关于找到游牧部落的难度,主动深入草原的汉军、隋军、唐军、明军可是深有体会。

深入草原可不光有找不到敌人的麻烦,没有足够靠谱的向导,大军连行军都困难重重,尤其保证水源的难度超乎想象。

楼令在让楼小白带着新军北征之前,做了不少基础工作,包括让狐氏进行先期的路线侦查,楼氏的斥候前往确认。

没有做上述工作,楼令怎么可能派出部队,乃至于让家族继承人前往冒险。

出征的五千新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