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是到了交通工具极其发达的现代,出远门一样会造成极大的疲劳,何况是在春秋时代的呢?
楼令一连奔波了九个多月,其中的半年多几乎都是用在赶路上面。
当前的车,不管是哪一种车,它并没有减震装置,不管走在什么路上都会颠簸,碰上凹凸不平的道路还不如步行舒服。
以楼氏目前的技术,自然可以将减震装置制作出来,可是有必要吗?对楼氏来讲,属于暂时没有必要。
一个满编军团有五百乘战车,怎么都要有一百五十乘战车当备用,在战车损毁或被丢弃之后及时补上。这个还只是军事用途,也是造成消耗量最大的一个因素。
每一个家族都需要有用来运输的车辆,拿楼氏来当一个例子,整个家族所拥有的车辆约是三千。
那么试想一下,每一辆车都安装减震装置,到底需要用到多少钢。
楼氏的钢产量也就那样,哪怕是已经掌握了相关的技术,每年的产量其实就不到一千八百斤。
以为一千八百斤很少?要结合时代背景去看待的。
在公元前574年,整个小破球能够生产出钢的家族只有楼氏,其余家族虽然也能够利用铁矿,他们却是连基本的冶铁技术都还没有搞明白。
其实,生产钢就是用生铁再精炼出更为纯的一种金属,只不过里面的知识点太多。
铁与钢的熔点不一样,也就会在再次加工上面存在门槛。
简单来说,使用金属来打造兵器,铜、铁、钢所需的熔点不同,人类历史也就先进入青铜兵器时代,相关的技术进行积累,随后又因为需要更好的兵器。进行无数种的研究之后,迈入对铁这种金属利用的道路。钢亦然。
能够每年生产出一千八百斤钢的楼氏,制作甲胄可以有九十套左右,生产战剑可以打造七百二十把,打造戈则是约一千一百柄。
当然了,上面数字所指的是成品率百分百,制造任何产品都会出现废品率,再经过重新的融化、锻打之类过程中的材料磨损,肯定没有上述所列数据那么多。
融化金属进行重塑过程中,一定会出现质量上面的减少,很多金行光赚这一份钱就能够赚得盆满钵溢。
如果楼令拿钢材去大肆制作减震装置,那他一定是脑袋被门给夹了!
从去年开始的楼氏,计划每年打造出三十套钢材的甲胄。
楼令还“设计”了柳叶刀,家族的毕业生,成绩优异赏赐一柄,每年会打造二百五十柄。
到目前为止,楼氏积累了五十套成品的钢材甲胄,柳叶刀四百五十柄。
有什么其余用钢铁制作的兵器吗?有的,它们是特制出来的步槊,一般提供给楼氏核心族人使用,其中包括楼令本人。
有一个基础常识,制作兵器可不光在金属上有追求,其余如木材、皮革等方面也有一定的材料门槛。
所以了,不是楼氏能够生产出多少钢材,总重量再除去每一种兵器对金属的使用,能够打造出多少数量的兵器。
另外一点,任何一种产品成品质量追求越高的话,对生产人员的素质要求会更高,生产工时肯定也会加长。
楼氏的生铁每年的产出不固定,取决于铁矿的开采与运输量。
晋地多的是煤矿,比较要命的地方在于缺乏优质铁矿。
同样是铁矿,真的就存在质量上的差距,有些铁矿开采出来的矿石杂质少,不止冶炼起来更为简单,铁锭的质量也绝对更好。矿石的质量不好,肯定是冶炼困难外加品质差了。
诸夏大地别说是铜矿少了,铁矿的质量也是大多不好,尤其是缺少超大型的铜矿或是铁矿。
晋地多山,限制楼氏生铁产量的问题出在哪里一目了然了吧?其实就是受于运输的限制。
哪里有铁矿,当地设置冶炼等设施?不说能不能准确预判铁矿储量的问题,有将相关的建设成本给考虑进去了吗?
然后,当地有铁矿能够开采,可以就近进行冶炼,铁锭或其余什么成品是不是也要运出去?
更为现实的一点,任何的军工制造场地,一定要将安全考虑进去。
从古时候到现代,没有谁会随便指一个地方,那里就是军工制造基地了。
规模越是大,地点的选择就越讲究。不止是考虑安全,其实连交通也要概括进去。
楼氏目前最大的军工生产基地便是在“太原”城内,以至于每日某个区域的烟囱不断冒各种颜色的烟,出现密集的“叮铃当啷”响声。
从现代魂穿过来的楼令当然知道什么是污染,也明白居民城镇不适合搞工业,只是以楼氏当前的生产规模,讲实话就是才哪到哪嘛。
“我们现在有多少套铁甲?”
“回家主,最新记录显示有两千六百套。”
“兵器呢?”
“回家主,库中:铁戈七千,铁矛一千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