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林父带来的部队虽然是正规军……,也就是正儿八经的“大夫”、“士”、“徒”组成的军队,问题出在卫国先派军队救援鲁国,前去救援鲁国的卫君遭遇惨败,后面晋国邀请卫国一起讨伐齐国,卫国征召起来的军队质量真的就挺一般了。
正是因为孙林父统率的这一支卫军挺一般的关系,他们在出现失误之后被齐军拖着打乱战,蒙受了极大的损失。
毕竟,因人而异,不是吗?
人有不同,士兵或将领怎么会是一样的素质呢。
正规军的优势在于能够结阵而战,有了阵型就可以更好的保护自己,去杀死杀伤更多的敌人。
如果是那种混战的情况,打起来更多是看重武勇,只是武勇的人也会陷入双拳难敌四手的窘境,打起来根本就是拿人命在硬换了。
“那样的乱战,谁被搅进去都会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下场。齐国拿庶人跟联军拼消耗的目的达到了啊。”楼令仍旧不理解齐国庙堂怎么就能够拿人命不当一回事。
孙林父还在继续诉苦,讲的基本是卫国面临的实情。
只不过,卫国为了救援鲁国而损失惨重,关晋国以及郤克什么事?
郤克只觉得自己被卫国轻视了。
“什么时候撤军,我自有决断。”郤克倒也不是在说气话。
他们抵达“临淄”城外只是进行一次正式的交战,联军马上撤兵的话,恐怕会被列国解读为齐国获得“临淄”保卫战的胜利,联军这一边战败才撤走。
孙林父又被郤克哽了一次,脸颊不断抽搐,一边看向士燮,等着士燮发表一些什么。
“关乎撤军,需要找合适的机会。”士燮当然想撤退,问题也要看时机。
孙林父闭眼做出深思状。他能不知道撤军需要看情况吗?只是表达己方的意愿罢了,又一次被郤克摆脸色。
现在的关键是什么?
一旦卫国与晋国解除盟友关系,楚国和郑国都不会放过卫国,卫国也已经跟齐国结仇,三个国家就该合伙或是轮番来攻打卫国了。
因此,卫国现在绝对不能跟晋国闹翻的。
卫国不止实力明显不如晋国,卫国对晋国还有很强烈的依赖性,怎么能够不让孙林父选择进行忍耐呢?
“郤克对谁都是那样,不是只针对或刻意针对我啊……”孙林父自己进行心理辅导。
这一次不是聚集的聚会在孙林父告辞之后散去。
楼令回到自己的营区,喊来楼见,问道:“伤亡怎么样?”
楼见一脸肉疼地说道:“我方阵亡两人,失踪了二十七人,有三人重伤,几乎人人带着轻伤。”
这只是老楼家参战人员的情况,没有将郤氏的伤亡计算进去。
郤氏那边的伤亡由郤武去进行清点,他们阵亡十六人,失踪了三百一十二人,重伤三十一人,应该只有极少数毫发无损?
之所以判定为“失踪”,主要是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他们是冲进齐军营寨厮杀,后面又凿穿营寨杀出去,一路根本就没有停止过运动,哪来的机会搬运尸体?
而少量判定为阵亡的数量,他们是战死后留在战车内,才能够被带回营地。
至于说战果怎么样?
讲实话,当时的楼令亲自冲杀进去,几乎全场处在前线,目所能及的地方就那么大,根本不知道有多少战果。
楼令不靠谱的进行估测,一战打下来应该是杀死五六百齐军(含庶人),对齐军造成的伤患不会低于三四千。
带回营寨的那些战俘?那是楼令等人冲出齐军营寨,后面跟卫军打配合所俘虏。
如果仅是算损失与收获,老楼家当然是赚了。
只不过,涉及到人命的层次,没有赚不赚那么一说。
楼令沉默了一会,问道:“战死和失踪……都是谁?”
倒是没看到楼见有太明显的哀伤,拿来竹简念起了名。
一连串的名字念下来,楼令发现并没有核心族人阵亡或失踪,听到的名字倒是都认识,但也仅限于认识,大多连正式交谈都没有过。
这种情况很现实,楼令是一家之主,对能够纳赋的人必须有印象,只不过因为需要记住的人太多,平常短暂接触的人也多,太难与生活圈之外的人进行长时间交际了。
任何一个一家之主都是那样,导致想亲自发现人才几乎没有可能,只有谁进行推荐才能正式进入视野范围并记住。
当然了,记住是一回事,该讲究任人唯亲可不能忘了。
所以,除非像楼令这种有一身不好被取代的技艺,要不然想出头的难度绝对超乎想象。
翌日。
晋军与卫军再次出营地去觅战。
这一天,齐军仍旧守营不出,只是也没有挂起免战牌。
“齐人想重复昨天的战术啊?”士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