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亲活动并没有持续太长的时间,期间除了一再的狩猎之外,真的没有太多娱乐项目。
有不俗射艺的楼令没有刻意表现,必要的时候却不吝啬露一手,免得出现不好的传闻。
楼令在相亲活动之后,由于有一些物资需要采购,来到了都城的市场。
“你要买什么?”阿娇并没有马上回家,随同楼令逛起了西市。
作为都城的“绛”,它的市场肯定要大一些,市场上出售的种类也远比“蒲”城要多,只是又多不到哪里去。
现如今,诸夏文化圈里面有两个大市场,一个在齐国的都城“临淄”,另一个在宋国的都城“商丘”。
如果是早上几十上百年,无疑是“临淄”的繁荣程度要远超任何一个地方,时至今日却是被“商丘”所取代了。
不因为别的,单纯就是齐国失去了霸权,再因为“临淄”的地理位置不占优势。
宋国比齐国更加靠近中原腹心区域,再者就是宋国处在南北交通总汇区域,地理位置实在是占了极大优势。
晋国和楚国呈现崛起态势,但是两国在经济上其实都挺一般,至少没有能够吸引列国前来做买卖的城池。
楼令一圈逛下来,该买的东西下好了订单,婉拒了程滑去家中住宿的邀请,当天就与阿娇辞别,离开城池,启程踏上归家的路途。
换作是不确认联姻之前,楼令倒是愿意去旬氏那边暂住,双方已经确认要联姻,没有正式成亲之前去住,着实是不合适了。
楼令真要那么搞,认为他要入赘的人绝对大把,不排除旬氏的一些人也会轻视。
所以了,做人不能太无知,很多时候没有意识到什么该做或不该做,吃大亏都不知道怎么吃亏的。
楼令再次来到“平阳”之后,会合了留在原地的智罃,不多做逗留又再一次启程。
“你家可以用的人显得太年轻,对外不好交接。”智罃最近不是什么都没有干,借着便利初步了解到老楼家做事的都是一些年轻人。
智罃并不是觉得老楼家的那些年轻人不能任事,相反他看出老楼家的那些年轻人比旬氏的一些老吏还要干练,说那句话却是一种事实。
常说“嘴上没毛办事不牢”,主要还是觉得年轻人缺乏经验,交接方会对年轻人容易生出轻视的心理。
直白点说,年轻就容易被人看轻,尤其是作为主事者的时候。
这到底是不是偏见,又该怎么说呢?
楼令虽然知道智罃没有鄙视的意思,还是说道:“现状就是这般,日后自然就改善了。”
智罃稍微沉默了一下下,点点头表示认可。
人老了无法返老还童。
年轻人却是可以一年年的成长起来。
仅是这一段日子的观察,智罃承认之前还是小看了老楼家,有那么多可以任事的年轻人,并且楼令作为一家之主也年轻,不正代表着老楼家的未来相当值得期待吗?
智罃当然不能像个挂件一般地跟在楼令的身边,该避嫌的时候,很自觉地闪到一边去。
“耗费十四天,在‘平阳’这边的人口已经迁徙了六成。”
“郤氏帮了很大的忙,尤其是他们提供的车辆,加快了迁徙的速度。”
“我大概算了一下,或许要再耗时一个月左右,连带在‘楼’的资产才能尽数搬迁。”
楼有说话的时候眼睛总是眯着。
这样的举动不是看不起人,主要是楼有经常在夜里还是手不释卷,人在没有充足的光线环境下看书,时间一久很容易让眼睛出现问题。
楼有的努力获得了回报,至少他在数学领域上远超自己的同窗,随着楼令给开的小灶更多,未来只会跟同窗的差距越拉越大。
三四年的内部教育下来,楼令已经分清谁是稍微教一教即可,又有哪一些人适合继续深造。
一块学习的人数十,大半已经到了自己的极限,说难听点就是以老楼家的现有条件,他们再继续学也是浪费时间,仅有少数人还没有到达自己的极限,更少的人可以往更深的层次学习下去。
楼令对他们有了区分,着实学不进去东西的人就出来任事,能够继续的人则是往当老师的方向去培训,天赋好的人则是一边做事一边继续学。
“这速度已经够可以,你们辛苦了。”楼令从来不吝赞赏,清楚这样能够增加他们的做事意愿。
光有口头的赞赏当然不够,楼令也在内部搞区分对待,谁学习好,能够做事,等等之类,搞出一个三六九等,再在平时待遇上分出档次。
一样都是自己的族人,分三六九等会很不公平?
不做区分的公平,其实就是最大的不公平!
这么说吧?一些人好吃懒做,另一些人很努力在做事,他们在集体中却是享受着相同的待遇,就问问到底公不公平。
所谓的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