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6 章(2 / 3)

寡淡。

而玉米的作用更高于高粱,一是晾晒后存放时间更长久,二是好种植、亩产高、抗灾害能力比水稻和小麦都强,三是生长周期短,小麦差不多二百天,玉米几乎是小麦的一半。最后一点,玉米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既能磨成玉米面作为主食,还能像油菜籽一样榨取食用油,最后还可以作为牲畜饲养的饲料。

并且有了玉米和高粱作为保障,万一遇到灾年,也能保持粮食收成的稳定性。不过,这也不是能着急的事儿。

常念问鹤:“几时了?”

“马上巳时。”

“走吧,去议事厅。”

经历了夏季的交换集会,这次秋季的交换集会有序的多。有时为了热闹会去西市看看,但心思也不会全数放到那上面,大家各司其职,忙活的事儿一个都没落下。

厉见人到齐了,开口询问:“申,最近交换回来的役人数量是多少?”

申先是回:“目前快到两千之数。”之后又不确定地问:“我们还要接受交换吗?”

厉双手交叉,回复:“两千?接着交换,只要役人不超过五千即可。”说完,他停顿了下,继续道:“正好我接下来说的事与役人有关,大家听一听。”

“加上这次交换回来的两千人,延越已经正式迈入大部落的行列,但无论是大部落还是城,都不是延越的终点。现在与外界来往的多了,大家的消息都不闭塞,知道外面的攻伐与吞并很激烈。延越不会用这种手段,但同时也要发展,所以增加人口势在必行。”

祭司之前说过,落后就要挨打,这十分准确的形容了当下的局势,所以他们都懂人口的重要性。

“秋季交换集会,交换人口成本最低,部落囤积的食物充足,且还源源不断地接受牲畜和新的食物的交换。大家放心,五千人是我同储备部核算过的数字,不会给我们自身造成负担,这是其一。”

“其二,既然说到了发展,就不能只发展人口,对外领土的扩张也不能少。通往原水郡的官道已经修好,那沿途的那些部落我想试着收入延越,只不过这次不会再让人来主城。”

这个提议一出,许多人眼睛一亮,看来他们也有此想法。

野适时开口:“那要如何长距离管辖这些部落呢?虽然原水郡外设的十分成功,但无论是祝鲜,还是跟过去的战士,对部落本身十分有归属感,这是沿途部落不具备的。”

虽然是开会,但气氛并不如何严肃,常念在他问完之后笑着说:“看来大家都很有自信,竟然没有问如何和平说服他们加入延越。”

弘嘿嘿一笑,骄傲道:“这还用说服?那些人眼巴巴的想加入延越呢,再有一个月就是寒冬,那些小部落有几个敢说自己准备够了过冬的食物?”

事实也如弘说的一样,洪水之后的灾年必然难熬,纵使在延越这里有所获利,但即使好的年份也很难囤积足够越冬的粮食,更何况是今年。

要么说气运这东西玄乎呢?

既然没有人反对,厉继续说:“加入延越以后,不能叫他们如以前一样各自为战,也不能维持他们一个部落一二百人的现状。我准备在全部同意后,将现有十几个小部落整合成四个郡城。郡城离官道不宜太远,最多步行一个时辰,且待到春日以后,需再建一条连接郡城与主官道的支道。至于如何划界,延越到原水郡沿途,只要不侵犯其他部落族界,我们依地势设界碑,大家觉得是否可行?”

思索一会儿,众人均表示可行。

之后庚开口询问:“首领之所以计划交换那么多役人,也是想将这部分人散落在新组建的郡城之中吧?”

“没错。”

厉看向大家说:“这十几个部落,男女老少加在一起还不足两千人,想要搞建设,即使只分成四个郡城,速度也太慢,所以我准备将新交换回来的役人下放,协助四个郡城完成基建。现在距离寒冬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必须在一个月内完成他们临时住房的建设以及郡城城墙基底部分的建设。这样,一来可以完成基本的防御,二来也可以不耽误青砖的烧制,明年开春就能继续城墙上半部的建设。”

“各个部落送来交换的奴隶,不可能全然干净,一定会有扔过来的眼线。但无所谓,交换回来的人打散扔到下面,量他们也兴不起什么风浪。四个郡城的主要负责人都会经由主城派遣,个别官职可在几个部落内选择,主城派去的官员三年一个任期,任期满根据表现评定,是回主城任职还是再行其他调配,具体的祭司会出详细的规章制度。”

常念在一边补充道:“待交换集会过后,我会和首领一道去勘察各个部落的情况,选定新郡城的地址。另外,现在交换回来的人也要开始动起来,部落人口越来越多,耕地面积必须要增加,第二批的冬小麦可以开始开荒播种,而且像土豆、白菜、萝卜、芸薹这些,也要再播种一批。趁着人多好干活,争取在下放之前将工作做完。”

话说完,他有一种自己是黑心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