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卓被叫来了,一听说齐烨询问瀛岛的事,原本那看起来和个受气包似的娃娃脸,闪过一丝狰狞的神情,那双从未被智慧污染过的双目,快要喷出火来一般。
阿卓生平三大愿望,有次到主,老六将拖欠他的俸禄发了,将齐烨管他吃喝一辈子,将瀛人灭族!
瀛岛,东海舟师的宿敌,不死不休的宿敌。
一百多年前,前朝那会,东海的海上防御力量叫做船军。
船军的前身叫做海商团,东海各大世家的商队,海上商队,主要是与两个国家通商,一个是高句丽,一个就是瀛岛。
海商团,由世家自发出钱、出人、出力组建的,属于是民间组织。
要么说世家之祸就祸在这了,为了一己之私甚至可以损害整个国家的利益。
那时候前朝刚开朝,要说陆战,从盘古开天辟地的时候,泱泱华夏就没怕过谁,从古至今都是如此。
但是海战,海上的战船,前朝不够看,相比高句丽与瀛岛两个国家,都不是一个量级的。
东海那边的世家知道高句丽和瀛岛的海战很猛,朝廷不知道。
按道理来说,东海世家应该告诉朝廷,重视海上军队的建设,尤其是战船打造,不求将来和两个国家掐架,至少有自保之力。
结果呢,东海那些世家非但没有警示朝廷,反而告知朝廷,投入任何和“海”有关的事情,战船啊,海军组建啊,全都是白费力,振振有词。
一,海上都是小岛,所谓的“国家”都是聚落形式的,就和南关外面的那些番蛮部落似的,不足为惧。
二,海上很大,大到了超乎想象,就算组建了船队也没什么可探索的,更不会带来任何利益。
三,风险高,一百艘船,入了深海处航行一百日,能安全回来的可能只有一艘。
综上所述,朝廷没必要投入大量的精力、钱财。
不说高句丽,就说瀛岛瀛国,其实早在汉朝的时候就应该接触过。
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出自《汉书.地理志》,这应该是古籍中对日本最早的记载。
前朝朝廷当时也就没当回事,海事相关自此没了下文。
归根结底,都是因东海世家,因为他们为了“走私”,为了谋取私利,因此才弱化瀛岛与高句丽两国,让朝廷忽视海事。
到了前朝中期的时候,出现了震惊天下的谋反大案,谋反的是一位皇子,梁王,梁王他老娘就出身东海。
梁王事迹败露后,带着人迅速离京跑回东海,宫中和朝廷肯定派人追。
结果追到了东海,梁王已经带人跑了,坐船跑了,跑瀛岛去了。
宫中很生气,朝廷也很生气,要海商团去瀛岛要人。
直到这时候,朝廷还以为瀛岛就是个小国,甚至算不上一个国,而是一个不堪一击未开化的番蛮聚落。
海商团带回了消息,瀛岛那边说交人可以,但是得将东海三道中的其中一道划给他们。
可想而知朝廷有多生气了,那没说的,派人灭国呗。
然后,就没有什么然后了。
朝廷征用了海商团的商船,带了不到一万人去了,最后连个木板子都没回来。
之后一发不可收拾,轮到瀛岛派战船过来了,百艘不止,大小不一,沿着东海一路烧杀掠夺无恶不作,持续了整整半年的光景,直到快入冬的时候才撤军。
也就是这时朝廷才知道被骗了,才知道瀛岛根本不是什么小聚落。
反应过来的朝廷马上投入大量的钱财、人力建造战船,想要将场子找回来。
那时候刚好冬季,结果战船连龙骨都没搭建起来呢,开春的时候瀛岛的战船又来了,依旧是烧杀掠夺,东海三道沿海的地方无不陷入战火与恐慌之中。
朝廷无奈之下只得调集各处折冲府将士前往东海布防,只能防,不具备出击的能力。
海岸线那么长,沿海的区域那么大,根本守不过来,加之东海世家暗中与瀛岛苟且,可想而知朝廷守的多难。
直到第二年秋末时,前朝朝廷屈辱到了极致,赔钱、和亲、签盟约,这才与瀛岛议了和。
议和之后,朝廷开始组建船军了,依旧没什么效果,瀛岛继续派人过来烧杀掠夺,只不过名义上不是官军,而是私掠船,说是瀛岛那边的流寇,瀛岛官方管不了。
朝廷心里和明镜似的,其实就是瀛岛的官军,阻止东海这边组建船军。
打打和和,磨磨唧唧,没完没了,持续到了数十年,直到一个叫做康止戈的男人出现后,东海三道才有了转机。
康老六被调任到了东海,任三道军器监的“船监”,专门管建造战船的。
要说老六当年生猛是真的生猛,知道问题的根本出在哪里,到了东海就开杀,不是以为朝廷或是兵部的名义杀,而是扮做山匪,扮做瀛岛私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