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是不一样的。前者在某个时刻显现的人格确定个体的行为。后者存在至少两个身份或人格状态反复控制患者的行为。
你们的儿子李日成不符合上述描述,比起MPD和DID,更像是幻想朋友tulpa。”
“幻想朋友?”
李昭表情微变,扭头看了眼坐在治疗室角落、戴着厚厚眼镜、手里捧着纸笔写写画画的七岁小男孩。
他膝盖的画纸上,清晰描绘着一个少年迈步走向水泥毛坯房里的红色按钮。
“幻想朋友是儿童心理学里的名词,全球范围内拥有幻想朋友的儿童约占%至65%左右,是种正常的普遍现象,因此不用太过担心。”
女医师说道:“而你们的儿子李日成.他拥有远超同龄人的艺术天赋和敏感心灵,会将生活中遇到的烦恼,融入到自己的幻想中。
为了应对父母上班后的孤寂,他想象出了名为李晟的角色,并给李晟安排了关系并不融洽的养父母、表兄妹。
在这种环境下,李晟依旧成长为兼具勇气、智慧与善良的青少年,经历一场又一场的冒险。可以理解为是你们儿子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
李昭连忙问道:“那我们应该”
“密切关注,顺其自然。大部分儿童在长大后,会逐渐遗忘幻想朋友,因此不用太过干预。”
女医师顿了一下,笑道:“不过二位倒是可以考虑给他报考个艺术兴趣班什么的。以他的绘画天赋,未来说不定会成为一名漫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