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走街串巷贩货多年,对这十里八村的都熟不说,便是周遭几个县也都熟对吧?”
要说正事了,周旺立马也正色起来,那点拘谨都自然消散了,忙点头,“这些年常在周遭走动,今年上也去过大成府那边,说不上多熟,但各处地方也都是走过,有几张熟面孔的。”
喜欢村里的福运娇她生财有道请大家收藏:村里的福运娇她生财有道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那便极好,这采买的活计托给你再好不过了。”石榴点头道:“我想让周舅舅帮忙采买棉花。”
大晋开国后不久,棉花的种植也彻底推广开来,除开实在家里地不够种的,一般人家,也多少会种个一亩两亩的棉花,也不是每家妇人都会织布都买得起织布机,所以,种出来的棉花,多是要往外卖的。
更甚的种个六七亩的棉花,除开自己织布的,剩下的也是要往外卖的。
有些是商人下乡各家去收,有些是农民自己拉去城里镇上铺子卖……
时下铺子里的棉花统一售价都是七十五文一斤,而农民若是自己送去铺子卖,能卖到六十文一斤,若是商人来家里收,便要再少两文,少两文,省了大老远的往城里去,那些离城远的农民,也大多愿意的。
“周舅舅你可以自己去跟农民谈价,我不管你收价多少,但收上来送到我这里的棉花,我都给你六十二文一斤,有多少收多少。
我可以提前预支你五十两银子,用作你前头收棉花,以免你银钱不就手。”
周旺听得一惊一喜,竟没想到石榴给他安排的是这样的活计——贩货这么多年了,算一本账他还不在话下的,当下脑子里也转的快得不得了。
百姓自己把棉花大老远送去商铺卖是六十文一斤,商铺的人自己去各村收则是五十八文,他之前贩货时,也曾见过有小货商专门来收了棉花再一批卖去城里商铺,就赚这两文钱的差价。
他还打听过,有些跟商铺做生意久了谈得拢的,能谈到六十一二文,如此一斤就能赚三四文的差价,收的多,那日积月累下来的,可就是一笔不小的银钱了,还稳赚不赔,棉花收到手里,就不可能卖不出去,他之前也抓住过这个商机,想做来着,可是没那么多银子本钱,又自己一个人,到底不敢放开来做……
现在好了,石榴愿意先预支给他本钱,还有多少收多少,只要他放开了干就行,这完全是送银子给他赚啊!
他收五十八文,再送到石榴这里来,转手就赚四文,还稳当得很,就费力气,辛苦罢了,但他贩货这么多年,早就习惯奔波了,不怕辛苦,只要能赚钱!
周旺脑子越转越快,他一个人能力有限,可他这些年认识不少货郎,都熟得很,他完全可以跟他们联系上,给他们六十一斤的价,让他们也收棉花来卖给他,然后他再拉回来,只赚这两文钱的差价,也是大赚啊,毕竟,都不用亲自去跑去收,也赚两文钱呢,要是不这样,他也收不回来,这两文钱也没得赚——
“石榴你放心,这活计你托给我,我一定好好做,定不辜负你的信任!”周旺眼中闪闪,郑重的保证道。
石榴微颔首,随即就让岁绿去取五十两银子来,为了周旺方便,银子都是散的,有碎银也有铜板—
周旺小心翼翼的接过了,仔细的用布包了,又用提来的篮子装了,还跟李继和讨要了一些木屑花铺在上头掩盖住。
篮子是他提来的,他来可没空手,走亲戚可不好空手,且又是石榴给他安排活计,他就更不能空手,所以给提了一篮子的鸡蛋来。
这会儿用篮子装银子,正好。
因惦记这赚钱的大事,周旺忙谢辞了李继和留饭,当下便先告辞归家去了。
等他走后,宋氏进来问石榴道:“原来你找他是为买棉花的事啊?这咱们去铺子买棉花要七十五文一斤,确实是自己收划算,可五十八文一斤的事,庄子上随便找几个人去不就是了,咋找他,还多给了四文去呢。”
她刚刚在轩屋里坐,听见了正堂里说话的。
石榴就道:“娘你也说了,去铺子卖要七十五文一斤,我这六十二文一斤,可足足省了十三文,怎么不划算了?”
宋氏不解瞪她。
一旁的李继和就道:“咱家没发家之前,有时候一年还种五亩的棉花呢,娘他们织不过来,少说要卖两亩地的棉花出去的,咱离城里也远,有时候村里来了收棉花的商人,也就直接卖给了他,我记得那会儿咱们村里常来的那收棉花的商人姓胡,后头有一年,那胡商人没来,倒来了个姓何的,咱爹就没卖,不止咱们不卖,村里好些人家都没卖,那不认识的商人,谁都提防着呢,哪能就卖给他了?”
宋氏隐隐有些明白,但还是不太明白。
石榴见状就接着道:“庄子上随便找几个人出门采买确实便宜,但他们都是生面孔,路不熟就不说了,去到那些村里,别人都防着呢,哪那么好收棉花?
但让周舅舅去就不同了,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