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件又一件的事情被迅速解决,赵韵也逐渐看出了一点门道。
大夏的朝会,暂时还没发展到王朝中后期那种官员之间互相推诿扯皮,乃至于进行朝争党争,就是不办实事的程度。
反倒是有点赵韵记忆之中那种远古圣君时代,官员与君王坐而论道的意思。
而赵韵了解大夏朝会的流程,也不是闲得没事干。
事实上一个王朝发展到了什么程度,是否有活力,是否有未来,是否有弱点,很大程度上其实是可以从朝会上看出来的。
因此,他看得很认真。
认真到赵韵只觉得他才刚看出一点门道,大殿之中奏事的声音便已经停了下来。
由此可见,人在办实事的时候,时间真的过得很快。
当然,奏事的声音停止,也不代表早朝结束,而是代表着必须要加急处理的事情奏完了。
至于那些不怎么急的事情,一般都会以公文和奏折的形式送到六部或皇帝的案几上进行处理。
上半场处理军国大事,下半场处理琐碎杂事,也算是大夏朝会的特点了。
奏事的声音停止,奏事的官员退回队列。
小皇帝对着大殿外招招手,一群宫人涌入,给参加朝会的文臣武将和勋贵奉上了蜂蜜水润嗓子。
皇帝则暂时退到屏风后面,给官员们留足如厕或者进食的时间。
中场休息,很人性化。
一杯热气腾腾的蜂蜜水下肚,赵韵只觉四肢百骸顿时生出用不完的力气。
约莫两刻钟左右的时间过去,满朝文武各安其位,小皇帝重新坐回龙椅之上,下半场朝会继续开始。
“诸卿,可还有本奏?”
小皇帝稚嫩的声音传出,威严的目光扫过满朝文武,最终停留在赵韵身上。
“来了!”
赵韵暗语了一句,不由得精神一振。
他和姜媚的婚约,早在年中之时便已经传遍天下,如今他不远千里奉旨而来,已经在宗正寺斋戒沐浴三天时间。
尽管明白人都知道这是朝廷宣他进京为质,欲藉此削去老爹手中兵权的手段。
但天下百姓不知道。
百姓们只知道朝廷下了圣旨,镇北王世子也奉旨进京做好了结亲的准备。
朝廷要是再不给个说法,天下人就该说闲话了。
不出赵韵所料,小皇帝话音刚落,文官之中便应声走出一位紫袍官员,手持笏板对着小皇帝拱手一礼,高声道:“陛下,臣有本奏。”
开口之人名叫张勋,官至当朝礼部尚书,乃是天下间身份最为尊贵的几个人之一。
而随着张勋出列,满朝文武也不由得脸色各异。
就连龙椅之上的小皇帝,表情都随之变得有些严肃起来。
礼部这个部门,很特殊。
你说它重要吧,好像也没那么重要。
你说他不重要吧,它又司掌天下礼仪,典章法度、祭祀学校、乃至于科举,甚至外交。
官员也好,皇帝也好,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无法绕开这个部门。
但不管它重不重要,都不影响大家在朝堂之上忽略它。
人家说礼部尚书就是泥塑尚书,一般不开口,开口不一般,这话不是说礼部不作为,而是在说需要礼部尚书亲自上奏的事情,那一定是大事。
张勋出列,结合赵韵入朝,那么他要奏的是什么大事,答案便呼之欲出了。
“咳咳~”
小皇帝同样有所预料,倒也未曾感到意外,故作威严的轻咳两声,轻声开口道:“奏来!”
张勋微微颔首,朗声道:“陛下于年中之时下旨,赐婚长公主殿下姜媚与镇北王世子赵韵,以合两姓之姻缘,结两家之盟好,圣旨明发,百姓为鉴。今镇北王世子赵韵奉旨入京,已斋戒沐浴三日有余,其与长公主殿下婚期若何,还请陛下早日定夺,以安天下黎庶之心。”
张勋话音刚落,满朝文武心中便不约而同的冒出“果然如此”四个大字。
然后,又不约而同的开始在心里腹诽张勋不识时务,明知赐婚只是削权的手段,却还是当着所有人的面说出来叫人难堪,简直不当人子!
当然,腹诽归腹诽,倒也没有人表现在脸上,更没有人敢开口说张勋奏这件事情奏错了。
没法说。
人家礼部就是干这个的。
小皇帝神情亦是有些复杂,主要是张勋上奏此事,合情合理合法合规,他完全挑不出来一丁点毛病。
他总不能让礼部不要做事了,等着挨天下百姓的咒骂吧?
所以在心里暗自腹诽张勋几句,还是只能露出一个礼貌的笑容回道:“好,朕已知晓,张卿可还有本奏。”
张勋摇摇头,朝着小皇帝拱手一礼,而后退回队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