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光复(2 / 4)

寒门宰相 幸福来敲门 2598 字 2个月前

新党的官员一般能力格外出众,赵济也不例外。

这一次西路军北进,于粮草安排上,他计算得恰到好处,既最大的节约了民役,同时也保障了大军的供给。

现在两军聚议。

赵济道:“如今大军已是齐聚,当尽快将随军民役放归,否则在此消耗粮草,不出十日即将粮草耗尽。”

没错,运输粮草的民役自己也要吃粮。

赵济继续道:“泾原路经略使沈存中曾算过一笔账,大军征伐,因粮于敌,最为急务。”

“他算过一笔账。譬如,一名民役负米六斗,兵卒携五日干粮,一名民役饷一卒,一去可十八日。”

“米六斗,人食日二升。二人食之,十八日尽。若算上返程,只可进九日。”

“若二名民役饷一卒,一去可二十六日。如米一石二斗,三人食,每日六升。八日时一民役所负已尽,给此人六日粮遣回。后十八日,二人食,日四升并粮。若计回程,止可进十三日。前八日,日食六升。后五日并回程,日食四升并粮。”

“三人饷一卒,一去可三十一日止,可进十六日。”

“依此而算兴师十万。辎重三之一,止得驻战之卒七万人,已用三十万人运粮,此外难复加。放回民役,还须有援卒。再算上运行死亡疾病,人数稍减,且以所减之食,援卒之费。”

赵济之言在场武将有些打起了呵欠,觉得非常无聊。

但蔡卞却知是真知灼见,对很多人来说,上一次两路伐党项,败了也就败了。譬如旧党认为就不该发动战争,新党总结经验认为明明正面战场都打赢了,只是最后后勤乏力才输了,此非战之罪。

而沈括也一直在检讨,并更深入总结经验。

为什么后勤不足?大军的补给线应该在几日之内。

沈括计算出,若按照极限三人负粮支援一名士卒而计算,补给线要在十六日以内。

按照大军行进一日三十里计算,四百五十里为宋军出击的极限。

若算上打城五日而计,最多只有三百里。

沈括最后总结出十万大军出征,其中三万人是辎重部队,真正战兵只有六七万,就要三十万民役保证后勤,正常情况下朝廷是无力承担的。

最后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必须因粮于敌。

当然沈括这份上疏建议,蔡卞也在章越那边看到了。不过沈括的‘因粮于敌’的解决办法,被章越改作了‘浅攻进筑’。

既是浅攻进筑,似种谔,徐禧那般主张一口气突进上百里筑城不可取,但几里一城十几里一城又太浪费人力物力了。

同时章越非常赞赏沈括这份刨根问底的精神,赞许为‘实事求是’,‘惟精’之法。

赵济道:“兰州至凉州五百里。这一次兰州出动大军十五万,民役三十万,因采用了黄河和庄浪河水运之法,大大省却了民役之力。”

“兼之大量从民间征发骡马车辆,驼能负三石,马骡一石五斗,驴一石。故以两名民役负当一名士卒不仅绰绰有余,还运来了八牛弩和行炮车。”

“但民役滞留在此,所耗军粮无数,下官已是早已遣了湟州民役返回去,却不见兰州,熙州,河州民役遣归。”

沈括的办法,就是三个人上路,吃了一个人背负的粮草,就立即让那个人回去,但民役在生界返回是很危险的,必须用援军护卫。

兰州方面欠缺这些考量,赵济见除了大军外,大量民役都囤积在兰州城下,这无疑会加重粮草负担,故提出了建议。

这确实是中路军的失误,蔡卞解释道,这是要在城北修建炮位,同时修建工事,完工之后自会放民役回去。

但这边赵济还未完,继续道:“下官弹劾熙河路都钤辖王赡,纵兵在凉州城下滥杀无辜,屠戮百姓之罪!”

赵济说完,王赡便冷笑起来,他左右的将领也是对赵济怒目而视。

上首的王厚也是头疼,还未攻城便这么多狗屁倒灶之事。

蔡卞心知肚明,赵济作为新党官员,之前一直受李宪重用,但对作为王安石女婿,又深受章越重用的自己,未必是那么服气。需知对方可是是连富弼都敢弹劾的人。

……

在凉州大营内上演党争一幕时。

这边仁多崖丁翘首以盼的兴灵二州援兵,却迟迟不至。

党项国主李秉常当然深知凉州重要性。

得知宋军进攻凉州时,党项群臣聚集于宫殿求见国主与梁太后。二人出面接见了群臣,当初那位建议坚壁清野对付宋军的老臣对李秉常道:“陛下,我大白高国以绥州夏州为首,灵州为腹,凉州为尾。”

“得灵州,绥州夏州得以势张,得凉州,方为我大白高国之根本。”

连几名汉臣也是道:“当年汉武帝得凉州,号称断匈奴右臂。若失去凉州,迟早酒泉,敦煌等郡也必然不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