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一波终平(2)(1 / 4)

乾坤已定 沈处默 2731 字 7个月前

宋国都城。

就在晋国四处奔走联络盟军时,宋国的内战正如火如荼。

吴军素来骁勇,他们一出场,气势就把宋、齐联军镇住了。这时,一位宋国小人物登场——一名叫濮的疱人,站了出来。他提出“先人有夺人之心,后人有待其衰”——先发制人可摧毁敌人士气,后发制人则需等到敌人士气衰竭。

吴国来到宋国,路途遥远,军士长途奔袭,必定疲惫。要趁他们还没缓过神来,先发制人,迎头痛击,速战速决。

宋、齐联军将领采纳了他的建议。果真,吴军尚未立稳脚跟,就被打懵了。

第一回合,“国君派”胜。

不愧是华费遂最疼爱的儿子,华登毫不气馁,他收拾残兵,重振旗鼓,转头又把齐、宋联军打败。

第二回合,“华向派”胜。

“华向派”反败为胜,士气大振。相反,本有胜利硕果在手,转眼就兵败如山倒的“国君派”士气受到沉重打击,几乎一蹶不振。

宋元公决定弃城而逃。

疱人濮再次登场。他鼓动宋元公登上城墙,发表了一番诚恳激昂,感人肺腑的讲话,意在鼓舞军士,不畏挫败,奋战到底。

反正已经输了,不会输得更多,横竖是死,不如放手一搏。于是,众军士又振奋起来。

这次,疱人濮不只动嘴,他还参与到战斗中去。

“华向派”有胜利在手,正是士气如虹。“国君派”则视死如归,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双方相遇于新里,战斗异常激烈。最精锐的武器,最拼搏的精神,最强烈的仇恨全部被激发,化为斗志,誓要将对方置之死地。

事实证明,哀兵必胜,诚不我欺!这一次,是疱人濮立了大功——两军相持不下,他拿起刀,砍下一名战死士兵的头颅,拎起一面旗子,包裹着脑袋,站到高处,放声大叫:“华登已死,华登已死。”

话音刚落,“华向派”一众军士顿时溃不成军,纷纷逃散。宋、齐联军则乘势追击,杀得对方屁滚尿流。

第三回合:“国君派”小兵立大功,取得胜利。

华登并没死,可是谣言令众军士吓破了胆,哪里还能对抗?无奈之下,华登只得引残部退守“华向派”的大本营——南里,跟华亥、华定、华??等人会合,徐图再战。

这是晋国联军到来之前的战况——“华向派”被重创,苟延残喘。

晋、齐、卫、曹联军的到来,对“国君派”而言,无异于锦上添花,胜算更多一筹。对“华向派”而言,则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船破又遇打头风。

宋元公亲自披挂,带领一帮盟友对“华向派”的据点——南里,发起总攻。双方遭遇于南里附近的赭丘。

“华向派”损兵折将,再加内部意见不统一,指挥混乱,很快便抵抗不住攻势,连连败退,只好又退守回南里。联军将南里团团围住,情势已是万分危急。

华亥、华定、华??、华登,两位叔叔是亲兄弟,两位侄子也是亲兄弟,如果他们都战死,意味着华氏几乎被灭族。尤其是两位侄子,老二已被杀,华费遂年事已高,两个儿子再死,真是无人送终了。一想到此,登时五脏俱焚,痛不欲生。

是乖乖受死还是绝地反击?身为首领,华亥感受到深深的绝望。华氏最有决断最果断的华登站了起来,身为大哥,华??很快也恢复如常。兄弟俩决定,率领百余死士连同几十辆战车杀出重围,国君有晋国,他们则去找楚国搬救兵。

又一次置之死地而后生!又一次哀兵必胜!华??掩护弟弟,二人并肩作战,顺利突围。接着是挥泪洒别——华登赶往楚国,华??则掉头赶回南里继续战斗。这一别,或生离,或死别,一切听天由命。

“国君派”+晋+齐+卫+曹 pk “华向派”+吴

双方第一回合的“赭丘之役”,以“国君派”胜利告终。

接下来的日子,双方都在煎熬。

有了希望的“华向派”意志坚定,死守不降。已经胜券在握的“国君派”显然有些懈怠,反正对方也扛不过几日,何必着急?最重要的是,他们算准一件事——吴、楚世仇,怎么可能成为一个战壕的战友?所以,他们等着对方意志被消磨殆尽,乖乖投降。

然而,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华登很快请到楚军。楚平王派司马薳越领精兵五千,星夜赶来。

这么一来,“华向派”实力大增,形势变得扑朔迷离。

晋楚争霸持续近百年,足以证明双方势均力敌。楚国的实力绝对不容小觑。再者,吴国在对宋齐联军几次战役中虽说输多赢少,实力尚存,吴人的爆发力向来令人畏惧,楚军的到来,正是一副烈性催化剂。

按照我们现在的说法,吴、楚均为“南蛮”,蛮子的可怕在于——不讲对阵礼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这是春秋,双方交战多少还保有残存的军礼,可是在吴楚两国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