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苦一苦百姓(2 / 3)

,如果不是后来,改变了心思,做了薛霖的走狗,可能就要在七品官上磨砺一辈子,最后无奈告老还乡。

或许最初的心态转变,想的是有朝一日,大权在握,重新为百姓做主。

可是久而久之,初心早就忘了。

他现在就一心一意地做薛霖的走狗,以换取更多的权利。

当然,当初他们村子里的乡亲们也都得到了回报,一个个或富裕成了小地主,亦或是在官府里有个差事,日子过的倒也逍遥。

甚至连村里的守村人,都背着快班衙役的名头,按月拿钱。

相比之下,宰相温如海就靠谱一些。

虽然人家是世家子弟出身,但是人家早年放弃了朝廷赐予的身份,实打实地靠科举上位。

不过也仅仅是靠科举上位而已。

温氏家族在其祖父那一代,就有衰败的趋势。

他之所以能够走到今天,成为宰相,靠的是给圣人做弄臣。

圣人想打仗,他就鼓吹打仗,叫嚣突厥该死。

圣人需要钱,他便竭尽所能,帮圣人调节赋税,从全国各地搞来铜钱和米粮,支援军队。

甚至于圣人还当初有意,让他坐镇,削弱世家的实力。

可天有不测风云,圣人一旦身体抱恙,且长期不能恢复。

他便原形毕露,投靠了薛霖,官运亨通,做了薛霖的狗腿子不说,连昔日圣人的教诲也忘得一干二净。

当然,既然是做了宰相,肯定是有些优点的。

比如说长相,从阁老薛霖到秦颂和温如海,以及最近不怎么管事的杨家宰相,这四位宰相有一个算一个,都是仪表不凡,气质洒脱的大帅哥。

这也算是圣人当初执掌权柄时候的小毛病。

那就是喜欢帅哥,如果人长得丑,想在他手下做臣子太难了。

就连叶渡也不得不承认,当初之所以在军中升迁得那么顺利,也是因为有一次他缴获了一匹白马,穿着一身雪亮的银甲,让圣人远远地看了一眼。

……

“嗯。”

薛霖听完二人的话,微微的点了点头。

显然秦颂的话,很中听。

我大乾的国民如何,他其实心里并不是很清楚。

因为大乾的朝臣,其实真的不咋的,甚至可以说治理地方,如同一团乱麻,连完整的黄册都没有。

也就是说,整个大乾也不清楚他们到底有多少人口。

当然,不统计完整也有不统计完整的好处,那就是盘踞在地方的世家,可以源源不断的吞噬朝廷的人口。

但是前朝打下的根基好啊。

华夏的人口在前朝时有了极大的发展,如果不是因为君主好大喜功,绝对是繁华的盛世。

不过即便是前朝覆灭,如今的朝廷,也享受了前朝的余韵。

比如说到处可见的大型粮仓,比如说运河,再比如说,源源不断的人口。

我大乾好歹给大家伙带来了基本的太平。

如今更是为了抵御突厥不南下,让他们自己摊钱,买来太平怎么了?

一边儿的温如海见到宰相心中意动,哪里肯放过这个大好的拍马屁的机会,连忙提议道,“阁老,眼下国库钱米匮乏,但百姓手头是有些余钱余米的,咱们是为了给他们争太平,他们一分钱不花怎么成?”

“不如再各道加征丁口钱,以充盈国库,如此一来,突厥人拿了钱,也就不会闹事了。”

在这群宰执看来,一二百万贯算个屁。

只要北方的突厥不打过来,一千万贯都可以给。

要知道他们虽然是议和派,但是当初圣人亲征的时候,他们也是跟着去过战场的,知道这些蛮子到底有多恐怖。

一旦真的动起手来,兴师动众的,花费可不是一个一千万贯那么简单。

而且还有一点,那就是只要发动战争,军方就势必会上场。

到时候军队的那群粗鄙的武夫的地位和权力就会有所增加,甚至有很多寒门子弟可以借机上位。

这绝对是他们不愿意看到的。

当然,就算是不打,朝廷的开销也很大。

想要和平,前线总得加派军队吧?

加派军队就需要运输军粮吧?

现如今全国各地都在闹灾,总不能让百姓大规模闹起来,给突厥机会吧?

如此一来,即便是不打仗,也各处都需要花钱。

阁老薛霖沉吟了一番之后,就对众人开口说道,“此事便交给温相处理。”

得到了差遣,温如海大喜过望,连忙上前行礼,“必不负阁老所托。”

温如海之所以在官场之上,官运亨通,跟秦颂还不一样。

他心里很清楚,光靠拍马屁肯定是不过的。

还得本身有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