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他可以尽可能地发动军民,使得他们成为叶家军的助力。
事实上,一些人在外宣扬叶家军,为了他们口袋里的银子,私底下总是会偷偷摸摸地喊一些类似于均田免赋之类的口号。
而为了尽可能的吸纳百姓,很多地方上的拥军团成员,乃至官员,也是默认这种行为的,等到叶渡知道之后,已经就有些晚了。
对此叶渡是反对的,因为这个口号确实很吸引人,但是却会导致粮食问题加重。
就连刘向、司马先生等人经过研究之后,都上书叶渡,觉得这种口号,以后必须明令禁止,分配土地完全可以,但是不交税肯定不行。
眼下博平郡的人口越来越多,已经成为巨大的负担,凭什么让河北道一直养着。
要想有一个长远的发展,当地的组织必须起到他们的作用。
无论是安抚从外面投奔来的流民,还是组织叶家军治下的军民进行大规模的集体活动,都是需要消耗大量的粮草的。
尤其是随着大量外来军民的投奔,叶家军光是前期的投入,就已经成为了天文数字。
而且叶家军本身的正规军、游击队,每天都需要海量的粮食。
可叶家军目前主要的粮食来源,依然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河北道的支援,一部分是博平郡的采购,第三部分是发动战争的缴获。
相对来说,这三种方式都是权宜之计,它根本不稳定。
经过众人研究之后,叶渡拍板,必须明确下达政令,叶家军收粮食税,但是博平郡治下的粮食税必须统一。
听完叶渡的话之后,王老五认真的琢磨了一番之后,缓缓的开口之后说道,“据我所知,确实有一部分百姓条件困难,如果这个时候,我们宣布缴纳粮食税,乡亲们会不会有意见,尤其是那些当初条件没有了解清楚,就过来投奔的百姓,会不会觉得我们叶家军是骗子?”
司马先生开口说道,“这一点完全可以放心,我做的接收工作比较多,在开会之前,我已经进行过深度调查,只要我们的粮食税统一,而且在合理范围内,乡亲们是能接受的。”
“毕竟当兵吃粮,种地纳粮,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
“历朝历代就没有说不需要缴纳粮食税的,而且咱们叶家军的很多作坊,还对普通人开放,他们可以做零工,赚取一些钱财。”
魏如玉也起身说道,“没有错,历朝历代除了汉文帝,就没有说不缴纳粮食的。只要税率控制在一定合理范围内,乡亲们不会有意见。”
“而且,咱们的拥军团最近也在积极的宣导,让他们知道,我们收了粮食,也是去武装军队,是为了保护他们。”
叶渡听着他们的讨论,内心其实也在思索。
他知道,虽然说,时秀他们在外面宣传的时候,经常会喊均田免粮之类的口号,有些不切实际,甚至于说是到了骗人的地步。
但是不得不说,这个口号,真的很猛,可以轻松聚集大量的百姓。
但是叶渡又知道,没有粮食收入,这个口号的负面杀伤力也是极大的。
华夏自古以来就是农民经济,没有粮食税,就会缺乏稳定的财政来源。
没有稳定的财政来源,军队就无法合理地运转。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王朝,在经过几十上百年之后,就迅速衰败的原因。
土地兼并之下,大地主横行,这些人想尽一切办法逃税。而老百姓本身土地少,再加上天灾,能活下去都难,哪里有钱给衙门。
最后的结果,往往是爆发起义。
而朝廷的专业军队,也往往因为缺乏粮饷而没有战斗力,最后沦落为崩溃的结局。
至于那些不收赋税的起义军,他们的收入往往只能依靠缴获,也确实可以吸纳大量的百姓,但是当他们的推进的效率变低的时候,就只能采取抢劫的方式。
从老百姓到大户人家,统统抢光,最后的结局就是将自己推到了所有人的对立面。
因为抢劫这个东西,不仅会降低士兵的战斗力,还会形成强大的惯性,最后走向覆灭。
叶渡越想,头脑越清晰。
自己不能走错路,根据地辛辛苦苦建设起来,该收割,就必须收割。
该收取的赋税,一文钱也不能少。
而一边儿的魏如玉见叶渡逐渐将眼神看向他们,则继续说道,“主公,经过商讨之后,我们决定将免除徭役这件事情,纳入我们叶家军的律令中来。”
叶家军缓缓的说道,“具体说一说。”
魏如玉解释说道,“咱们自从立足于博平郡以来,名义上不征收徭役,但是拥军团往往会带头进行一些建设活动,或者大量的百姓自发的帮助我们。”
“但是不免除徭役这个事情,我们一直没有贯彻执行下去。”
“我建议,咱们以律令的形式,彻底宣布,让更多的百姓知道,也让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