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次日凌晨,唐植桐去转运场驮信报,快到的时候用麻袋装了大半袋白薯,又用面粉袋装了十来斤小米,才慢慢悠悠朝转运场骑去。
万向阳早就在转运场旁等着,等唐植桐过来,麻溜的挪到自己自行车上,匆忙道过谢,就颠儿了。
就现下来说,四九城内吃商品粮的人,出现了消费降级,但勉强能混个温饱,遭罪的是农村…
消费降级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工厂、单位的食堂开始收粮票,一些人就没法在单位吃饭,省下粮票给家里了。
粮票有限,想吃饱只能去外面小铺、饭馆去购买,这些都需要钱,而钱也是有限的。
想吃的多一些,只能节衣缩食,比如以前吃玉米面的,现下改买高粱米、高粱面。一斤玉米面一毛一,一斤高粱米八分七,一斤就有两分三的差价。
按一人三十斤的定量来算,全改吃高粱米,可省下六毛九,去外面能再买三斤多窝窝头…
唐家因为有了王静文的加入,月收入骤增至八十多,放东市也算中高收入群体,妥妥的中产阶级。
谁家有多少收入,街坊可能不清楚,但谁家过得好,大家还是有目共睹的。
唐家今年起了房子,还有两辆自行车,有眼馋的,但本分的是多数。
有不少街坊来找张桂芳换粮票,用自己的细粮票换唐家的粗粮票,之前她是不同意的,但现在考虑到儿媳妇,想让她吃好一点,也多少换了一些,所以家里吃白面的时候多了起来。
“桉子哥,我以后从家里带咸菜上班吧。”晚饭后,俩人在厢房忙活着继续加工新式小衣,尽管张桂芳针线活更好,但王静文害羞,这些衣服都是跟唐植桐一针一线亲手做的。
“为啥?吃食堂又不收票。你一顿一个荤菜也不了多少钱,不用省着。”自从北图食堂开始收粮票后,王静文就开始从家里带饭,去食堂打菜,这样一斤粮票能至少多出一个馒头来。
“不好吃,还是觉得你做的好吃。”王静文朝唐植桐甜甜一笑。
“你还挑上嘴了,想带就带吧。不过咸菜没营养,我再给你搞点苹果,以后每天带一个。”唐植桐哑然失笑,也就自己在这顶着,否则小王同学肯定在食堂吃的喷香,再过一阵子,食堂也将会对菜限购…
“不用,现下苹果那么贵,还不如买个鸡蛋吃呢。”小王同学拒绝道。
“嗯?你们食堂还有鸡蛋卖?”唐植桐没食堂,去押运科的时候没看到鸡蛋,听媳妇儿这么说,很意外。
“有啊,每人限购一个,还八分钱呢,不便宜。”小王同学点头确认。
“那就买啊,挺划算的。现在街道上可不好买鸡蛋。”转过年头以来,各种商品开始逐渐限购,鸡蛋是其中一种,明面上是每家每月限购一斤(十口人以上的大户增供一斤),但居民能不能买到全凭运气,这还是在很多贫困家庭放弃购买的基础上…
“行,那我买回来,大家分着吃。”王静文爽快的答应下来,她是一个非常合格的嫂子,有点好吃的紧着两个小姑子,家庭地位已经超过了唐植桐。
“不用,你吃就行,不用事事可着她们俩。”唐植桐心里有谱,俩妹妹以前吃了不少苦,目前生活已经改善了很多,但王静文嫁给自己,生活水平多多少少还是有所降低的。
“咱妈不舍得给她俩吃,她俩正在长身体呢。那两只鸡一个月也就下二十来个蛋,你做个蛋汤,咱妈恨不能把蛋都捞我碗里。我觉得可不得劲了,你能跟咱妈说说吗?下次别这样了,我跟她说过好多次,她嘴上答应好好地,下次还这么做。”王静文有幸福的烦恼,跟唐植桐说道。
“那我试试吧,如果我也说不通,那你就从食堂买鸡蛋分着吃。”唐植桐了解自己亲妈的性子,估计自己也很难说通。
对于小王同学的体贴,唐植桐很知足,从其他方面贴补吧,比如不要断了岳家的小米、副食。
不管外面怎么着,唐家的日子过得平淡而快乐。
邮政编码的推广已告一段落,工厂接受程度最高,居民区稍微差一些,唐植桐时不时的还能碰到咨询自己如何填写的居民,每当这时,唐植桐总是乐呵呵的告诉人家。
每个人通信的对象基本是固定的,哪怕有个,也能一次查齐所有目的地邮编,所以,并不费事。
周五的时候,唐植桐接到了吴海洋电话,让唐植桐去他单位找他一趟。
吴海洋的单位并不远,在景山公园北面,骑上自行车,二三十分钟就能到。
唐植桐第一次来这种单位,管理可以说很严格,先在大门口登记,跟拜访对象电话确认后,再发临时通行证,让里面出来领人。
吴海洋穿着制服,亲自出来将唐植桐带了进去。
“桉子,喊你过来是有些话想当面告诉你,就不带你去办公室了,那里人多,不方便。”吴海洋找了个开阔、没人的地方,只要有人过来能看的一清二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