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038(3 / 6)

说——”

“以州牧之长,必以其州中民众为子,因而适其俗,修其理,郡县之官员却未必如此。若非诸郡县官吏得过且过,绝不能让黄巾嚣张至此,多年勾结,一朝起事。这么看起来,倒是州牧制更合适些。你是如何看这件事;?”

乔琰总不能说,这黄巾之乱任由事态发展,归根结底还是刘宏自己不重视,哪里是州郡官员得过且过。

倘若真跟史书之中记载;情况差不多;话,早在马元义在洛阳城中;活动被揭穿之前,约莫在去年还是前年,就有颍川人刘陶和刘宏汇报张角蛊惑百姓之事。

偏偏刘陶都这样说了,刘宏却直说让他别管这事,赶紧去继续编纂《春秋》条例去。

闹到今天这个地步,也不能全怪郡县;官员不给力,实在是做皇帝;就没将眼光放到下面来。

但她要是真这么说,大概就得被打出去了。

于是她想了想后回道:“琰幼年之时,父亲教我学诗,其中有一句反复诵读,正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料来——”

“民只可为天子之民,而不可为州牧、诸侯之民,否则长久之后,必定天子政令不能在州中推行,难以抵达诸侯国中。”

“如若只是春耕秋收之策倒也无妨,但若税赋之事先过诸侯州牧之手,再抵京师,大赦征兵旨意扣押于上级,再传于民,那么必定乱象频频。”

刘宏闻之颔首,又听到她继续说道:“诸侯多为宗室之子,也有野望取天子而代之之心,这便是何以先汉逐级削藩,以图长治久安。”

“而郡县制呢?朝不为正道,晚可罢免,晚行乱纪之事,朝可处决,这正是孟舒、魏尚等贤才;治理之策能推行;保证。”

“如陛下先前所说,刘太常提及,州牧贤德,能以民为子,施展教化,也能将州中祸端发现于微末之时,但——”

“以州中;军队管制和治理督辖权力,分设于多人后,难道就不能做到这一点了吗?我大汉泱泱之国,人才济济,如何就缺了这些人?”

“长于治理之人未必懂得统兵,长于排兵布阵之人未必精于庶务,强行将其合二为一,或可于镇压叛军之上有些裨益,但也只能说是权宜之策而已。”

乔琰说到这里方才停了下来,像是意识到自己不该一口气说出这么多,显得有些咄咄逼人;意思,又连忙闭上了嘴,做出了一副正襟危坐,认真听从刘宏说话;样子。

刘宏将她这表现尽收眼底,越发觉得这场面滑稽。

但他现在却一点都不奇怪眼前;孩子能写出他手中这策论了。

她对于郡县和州牧制度;看法确实很清晰明朗,尤其是这句“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和“民只可为天子之民”实在是让刘宏很觉欣慰。

不过,她还是年轻了些,颇有年少天才这非黑即白;认知。

这不是这么清晰界定;。

高祖时候尚且要用郡国并行之法就是这个道理。

当然,黄巾之乱声势浩大,却也在短短五个月内,便得以将其中;大多数叛军势力给压制下来,其实给了刘宏不小;信心。

自中央往下;统辖,虽然有刺史;协助也有些力不从心,此前就让刘宏生出了分而治之;想法,但平乱后大汉威仪仍在,显然还是按照故法来才好。

就像乔琰所说;,大汉怎么就会缺人呢?

有军事天赋;如皇甫嵩一般去统兵,有处理庶务天赋;就去做州郡;行政长官,最要紧;政令由中央下达,这分明是一个完整运作;整体。

刘宏是明白这个道理;。

他也知道乔琰在策论中所说是对;。

她在那《州牧封建论》中提到,商周有贤人为君之时也保持着分封制,归根到底还是因为他们在实现王朝更替;时候,得到了过多来自其他部落;支持,所以不能随便削掉封地。

这并不能证明秦朝实行郡县制二世而亡就跟这个制度有关。

可是他近来积压在案头;消息,却让他重新意识到——

他;信心其实还不足以称之为信心。

在最迟半年内,他依然必须做出一个启动州牧制度;决断,来应对眼前复杂;局面。

比如说,江淮扬州一带距离京城太远,就算是已经被乔琰击破了张角;神话,以他所见,大概也不能让这些人快速消停下来。

因为他们只会觉得远在中央管辖之外,还能肆意妄为。

光靠册封卢植为钱塘侯是不够;。

再比如说,各地;叛军也并不只有黄巾贼而已,尤其是凉州贼寇横行,乃是其中最麻烦;一支。

这些各地发生;乱象,在他需要平衡洛阳局势;同时,并不能多出一只手来处理。

那么,启用州牧制就可以说是两害相较取其轻了。

提出州牧制度;刘焉有私心吗?

以刘宏看来肯定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