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话一出,杨廷和便感觉自己好像押对了。
小皇帝的目标果然是杨一清。
自以为做事机密不露痕迹,却不知你要跟杨一清会面,这种事你能瞒得住朝中人,你能瞒得住我一个内阁首辅?
想让杨一清回朝?
等他死了以后吧!
蒋冕继续道:“陛下之意,如今廷推人选可是还要增加一人?若再行变动的话,只怕要费一些周章,臣以为只以一人入阁为好。请陛下钦准。”
言外之意其实是在要挟皇帝。
我们同意刘春入阁的条件,就是你不能再提出增加内阁人选,算是“各退一步”。
朱四道:“朕之前一直在寻觅有能力的前朝老臣,若是他们同意回朝的话,朕还是要为他们留个位置的……”
蒋冕礼貌回道:“此等事,以后再议也不迟。”
也不是堵上你把杨一清和谢迁等人召回京师的途径,我们说了,再议。
但那时我们是否同意增加内阁人选,是不是要继续据理力争,两说。
至少这次,你别再提什么让杨一清回朝入阁之事,就算他回朝,也往六部里给安排,请不要干涉我们内阁的运行。
“好,那此事就这么定了吧。”
朱四环视一圈,问道,“诸位卿家,对于刘学士入阁,可还有异议?”
言语间听不出是喜是悲。
换作是对普通皇帝,比如说朱厚照说了这话,那杨廷和等人都要琢磨一下,不会是中了皇帝的圈套了吧?
或者皇帝本来的目标就是让刘春入阁?
但现在对象是朱四。
朱四当皇帝后,一反常态的举动可太多了,朱四越是表现出积极的样子,文官反而越喜欢配合。
你这个当皇帝的不是喜欢这么做吗?
想玩欲擒故纵的把戏?
我们成全你便是!
“臣等无异议!”
群臣皆俯身作答,看得坐在龙椅上的朱四一愣一愣的,随即想到什么,不由哑然失笑。
……
……
没有任何悬念,刘春入阁之事敲定下来。
刘春将以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右侍郎的身份入阁,排次将会在现有四位阁臣之后,排在第五位。
因为内阁人手多了起来,自然会有朝臣认为,皇帝想把排在前面四位赶走一个。
杨廷和不会退下去,费宏刚回朝不久,加上费宏还是内阁中的“中间派”,是小皇帝要极力拉拢的对象,所以也不会退,那若是内阁要有人退下来的话,基本就在蒋冕和毛纪中来选择。
而往往次辅大臣,也就是蒋冕,是比较危险的存在。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要开刀基本就是从他入手。
一个部门中二把手往往做事是最多的,但遇到什么事,也最容易被针对,大概任何一个时代,都逃不出这规律。
刘春入阁之事定下来后,对此最为意外的反而是刘春本人。
倒是孙交对此好像早就料到了。
孙交大概弄明白了小皇帝的套路……
以刘春入阁为幌子,或者说让杨廷和以为这是幌子,暗地里却派人跟杨一清沟通,让杨廷和觉得小皇帝的目标其实是让杨一清入阁,以此让杨廷和做出一定的妥协,同意让刘春入阁……
兜兜转转,最后目的还是那个目的,但事情看起来,就比那些蛮横直上的举动要有技巧多了。
尽管孙交也不太确定这件事一定能奏效,或者说他也不知道朱浩哪儿来的自信敢确保能把刘春推进内阁,但现在看起来,结果是好的。
刘春入阁,翰林院的人算是彻底炸锅了。
总体来说……
支持多于反对。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杨廷和党羽。
再说了,我支持杨廷和,难道就不能支持刘春?刘春好歹是翰林学士,还是执掌翰林院的学士,平时跟这些翰林接触最多的人就是刘春,再加上刘春这两年待人和善,很多人觉得跟刘春的关系不错。
刘春入阁,许多人都觉得自己有机会靠跟刘春的良好关系上位,自然对刘春入阁之事就很推崇。
翰林院的人都跑去跟刘春道贺。
唯独杨慎没有去。
好像这件事跟他没任何关系,如今在翰林院中,虽然也有人为杨慎做事,但却总感觉少了余承勋和朱浩在身边时那种圆润自如、如臂指使的感觉,做事有人可以商议,偶尔还可以插科打诨,开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
“用修,为何你未去见刘学士?”
杨慎正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前发呆,一人走了进来。
居然是刚以翰林学士接任翰林院事的石珤。
石珤作为曾经的吏部尚书,很长时间都只是作为一个不痛不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