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4章 步骑车协同运粮(1 / 3)

要籍官崔思道唱名之后,示意众人按照文武,左右站好。

军中有军中的规矩,不似朝堂之上,圣人对待臣子的仁慈,还能坐下休息。

这里不分文武,除了成平王之外,所有人悉数站立议事。

这样谁要是精力不振,打瞌睡,或者偷懒走私,身子一歪,就能立刻被发现。

到时候免不了一顿板子。

别看叶琛对待士兵仁慈,对于文武也很客气,但是一旦触犯了他的底线,便是叶满天都能让他去掏厕所,至于其他人,最轻也是一顿板子。

这一点,大家都很清楚,至于幽州的本土官员,有一个算一个,见识到了大总管的本事之后,都很老实地站立,没有人敢造次。

叶琛立于主位,却依然是精气神十足,但是眸子之中的郁结,不言自明。

幕府的官吏从难民入城开始就开始清点,在叶琛走访伤兵之时,也不曾有丝毫停歇。

彼时已经统计成册,送了过来。

此时难民的人数、籍贯、男主比例、老幼、以及携带物资的情况都有了大致的登记,甚至连各村、各镇死亡在道路上以及失踪的人口,都附在一侧。

让叶琛更加深层次的知晓了幽州周围百姓受难的情况。

莫看眼前逃难至幽州城的百姓多,但这些人只是逃荒总人数十分之一。

剩余的十分之九怕是永久地死在了冰天雪地之中。

叶琛命人将这份参军统计的册子派给众人传阅,众人也纷纷蹙眉、跺脚、捶胸。

对于今日叶满天之言,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大周与契丹之间的关系,已经非是简单反贼与朝廷的关系,而是成了实打实的血仇。

叶琛几次欲要张口说些什么,却也一时难言。

责怪幽州的文武御敌不利?

可若不是他们坚守幽州,给敌人施加压力,敌人早就闹翻了天了。

而一众文武,包括坐在一侧,却不愿意干涉军政的成平王,也忍不住扼腕叹息。

最后叮嘱叶琛,一定要做好这些难民的抚恤工作。

而所谓的抚恤,无外乎就是给他们提供住所,衣物,粮食,以及未来能够让其自食其力的差事之类的话。

然而,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大雪绵延不绝,天气骤降,运河已经指望不上了。

至于海运,除了大雪当时,海运的船只抢运来的物资之外,也已经没有船只可以进入港口。

所以成平王虽然说得言辞恳切,在场的文武官员也极度愿意配合,甚至很多人,都愿意把自己的家产捐出来。

可实际上,落到百姓手里的实惠,也高不到哪里去。

而叶琛一行人,虽然不断在赈灾,但首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粮草的根本线不能动,也就是将士们的战斗力不能有任何的衰减。

一旦将士们的战斗力衰减,就会给契丹人可乘之机。

至于说,大家伙所谓的捐款,在叶琛看来,其实跟放屁也差不太多。

当然,跟明朝崇祯皇帝让群臣捐款不一样的是,此时此刻,还呆在幽州的文武,有一个算一个,早就把家底掏空了。

不然拿什么鼓舞军民打仗?

剩下个空荡荡的院子,十有八九也是租赁的。

毕竟这些都是流官,干几年就走,谁会真心在这里买大宅子?

让他们毁家纾难,最起码也得有家。

而且朝廷的俸禄、饷银已经许久没有支援到了前线,就连王海滨这样在沧州府的,本人和兄弟们,也许久没有领到粮秣。

指着他们捐款,还不如指着老天爷下粮食雨呢。

最后讨论来,讨论去。

反倒是,制造大号爬犁,将所有的侦察兵派出去,从后方运输更多的粮草,以及暂时借调部分粮草,同时开出一条通往沧州的粮道,算是一件可行之策。

就这样,大家又不得不跟着大总管受罪。

当然,这一次大总管不再是独乐乐,而是将其携带的红牛拿出来,让众人分饮。

又名火头军给大家煮了姜汤驱寒,做了饭菜备着享用。

大家一起熬通宵,制定运输物资之策,陈子昂提出疑问,那就是契丹人的骑卒来去如风,如何防止他们偷袭粮道。

毕竟沧州和幽州之间,四百余里,这是一段不小的路程。

众人闻言,皆是一脸忧虑之色,唯独叶琛面色从容相对,“陈参谋只说了咱们的粮道容易被偷袭,却忘记了契丹人也有粮道。”

“传我军令,让奚族和咱们的精骑撒出去,袭扰他们的粮道,让他们也过过苦日子。”

赵云缨当仁不让,率先抱拳,“末将愿往!”

而在场诸将,诸如封常清、常威、高适、王海滨等诸将,也纷纷抱拳请命。

叶琛颔首道,“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