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琛正身,朗声道:“在下拙见,窃以为沂蒙山之所以匪患不断,原因有三。而这三点,若是得以解决,不仅仅是青州受益,便是这偌大个大周朝,但凡是多山之地,都能受益。”
叶琛一开口,卢照凌和刚刚赶来的温华,都拿出来小本本,手里拿着鹅毛笔,准备记录。
用卢照凌的话说,老叶整日忙着赚钱,让他开尊口,说一说国事的机会可以不多见。
宋夫人见两个孩子,都是有功名的童生都这般的认真倾听,也不自觉的集中了注意力。
叶琛道:“第一,河北道乃是国家征用兵法重要区域,很多府兵离家两三年,都不得回,导致家中土地荒芜,生活困难,所以最终结果是,一旦朝廷下发征召令,很多士兵不是带着武器上战场,而是跑到大山里做贼。依托于有利地形,与朝廷兵马周旋。”
“这些人本身就是兵,而且有胆气逃亡的,都是有本事的,与按部就班的士兵相比,本身就占据一定的优势。”
众人纷纷颔首,都知道叶琛说得非常有道理。
叶琛继续道,“第二点,则是内患。每年剿匪,往往官府尚未行动,而山贼已经获取了情报,他们里应外合,剿匪自然事倍功半。要想剿匪,不消除隐藏在官府内的奸细,是不成的。”
宋夫人作为情报部门的负责人,对于叶琛的观点非常认可,之所以叶琛杀了唐显,而北海县也会给他背书,是因为唐显就是奸细。
“第三点,那就是近些年,旱灾、蝗灾肆虐,民不聊生,而朝廷却鲜有减税,这也造成了不少人被迫上山为贼,但其亲属仍然在山下过活,这也造成了民匪一家亲的情况,山贼与百姓联系密切,平日里不仅会给山贼通风报信,还会窝藏山贼躲避风头。”
“甚至于还会出现,朝廷兵马在山上打仗,百姓在下面偷偷搞破坏,袭扰粮道的情况。”
宋夫人连连点头,心中暗道:“这才是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这些问题,都是官府在剿匪之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叶琛道:“上述三点,乃是沂蒙山贼众多难以剿灭的根本原因。当然,我知道宋夫人并不关心这些,这些国家大事也不是您能解决的。”
“您更关心的是,如何顺利剿贼,所以您想到了火药。”
“火药即便是有莫大的威力,生产运输也不方便,”叶琛继续道,“况且,我猜朝廷也有专门的匠人研究火药的使用之法,他们尚且不能成,我一民间书生,又有什么办法呢?”
“所以在下接下来说的,不是火药之法,而是是否可以通过战法的革新,来快速地消灭和打击山贼。”
宋夫人也不自觉地掏出了册子,从卢照凌手里拿过鹅毛笔,记录叶琛所言的内容。
叶琛继续道,“我大周的战法,再对付外敌是非常强劲,比如陌刀,比如骑兵迂回包抄,都能打得异族抬不起头来,但是却缺乏专业的山地作战部队,军人们施展不开,也是我们在剿匪时,难以取胜的原因。”
“这个我自然知道,但是大山连绵不绝,历朝历代的都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吧?”
“古人拿山贼没有办法,不代表今人没有,既然山贼也是小股敌人,那我们何不用小股兵马破之呢?”
“你是说以少打少?”
“嗯。”
听叶琛这么一说,宋夫人不由得苦笑了一下,“先生有所不知,我朝廷也有小股作战的精锐兵马,比如前朝的玄甲军,我军依然有所继承,但是上了战场,依然无法克服山地的艰难。”
“若是啥事朝廷都能自己办,还要我做什么?”
叶琛问道。
宋夫人一下子想到了,昔日里叶琛开水渠,以救北海之粮,灭蝗虫,以救万千之民的种种神奇,不由得一脸的期待之色。
宋夫人开口道:“南诏国有一种兵马,号罗苴子戴红色头盔,身穿犀牛皮甲和铜腿甲,在山地中赤脚也能健步如飞,我猜叶先生所言的小股部队,便是说的这种吧?”
“这种兵马与大周交锋之中,确实很厉害,但那是南诏国秘术,咱们大周根本没有人懂得。”
“我说,如果我能训练呢?”叶琛自信道。
“叶先生,此乃国事,与你交谈的,也不是北海县的西席先生,而是南衙账下,左千牛卫录事参军,大周梅花内卫河北道二档头李嫣,你我今日交谈,都要对自己的话负责的。”
李嫣不自觉地,将自己的身份一股脑的抖落出来。还从腰间掏出两枚铜印,不远处的卢照凌看了一眼,吓得连大气都不敢出了。
李嫣姐姐藏得好深,梅花内卫也就算了,还是左千牛卫的录事参军?
叶琛一听,就知道这位姐姐身份不一般了。千牛卫录事参军,我印象之中,元芳就是千牛卫的。
当下叉手道:“君子不虚言,若是大人,可以利用您的身份,调动足够多的资源的话,把握肯定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