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蘑菇大棚(2 / 3)

。”

孩子们踊跃发言,温华觉得有必要跟某些家长谈一谈作风问题,在孩子面前,能不能注意一些。

“好了,先不要说了,大家回去开动脑筋,明日上课的时候,为师要提问。”

课堂里传来的温华的声音。

叶琛闻言,先是一愣,他没想到,温华竟然能提前想到此事,孩子们集思广益,总归能想出一些办法,到时候冬天到了,大家就有了御寒之法。

这大体就是读书的意义吧。

叶琛想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后世自己去重庆旅游的时候,在杜甫草堂见过一首杜甫写的诗,“晚来江门失大木,猛风中夜吹白屋。天兵斩断青海戎,杀气南行动地轴,不尔苦寒何太酷。”

这位诗人真的挺倒霉的,不是八月秋高风怒号,卷他屋上八重茅,就是天兵斩断青海戎。

此时,他倒不是关注杜甫的一生,他关注的是,重庆都那么冷?

那么青州得冷成什么样子?

叶琛了解到,唐人和武周人,想要御寒真的挺难得,在这个没有棉花的时候。

其中有一种比较奢侈的方法,是收购学堂废弃的纸张,制作纸衣。

那玩意有啥用啊?

中国什么时候出现棉花的呢?

算了,还是先盖房子吧。

回到家后,叶琛就将盖房子的事情宣布了,孩子们兴奋到了极点。

一夜无话。

昨晚清河村,上空淅沥沥的下了一场小雨。

包括温华和卢照凌在内的孩子们,被叶琛用运筹学给轰炸了将近一个时辰,这门现代管理学科仅仅只是基础内容,就已经让所有人头昏脑涨,所以几乎人人都睡得格外的香甜。

不过意外还是发生了。

翌日清晨,叶琛便看见三壮偷偷摸摸地提着犊鼻裈去找二哥,一脸沮丧,小声道:“二哥,我是不是要死了,我下面流脓了。”

二壮正在蹲在地上写商业策划书,刚一开始还颇为关心的说,疼不疼,扭头看见三壮提着裤子跑过来,立刻捏着鼻子一脸嫌弃的问道:“你昨天晚上,是不是做春梦了?”

三壮猛烈地点头,羞耻道:“二哥,是个从贝壳里钻出来的仙女,这是不是老天爷在惩罚我。”

结果遭到了二壮更猛烈的嫌弃,“赶紧去洗,没啥吊事!”

叶琛一脸无奈地打着哈欠,他知道海明威给孩子启蒙是去了妓院。

自己该怎么启蒙?

都怪卢公子,没事儿跟孩子们提什么红袖招?自己的高级管理课都无法压住他们内心已经开始躁动的火焰。

老三也够没出息的,听到个名字都能做春梦。

孩子们都逐渐长大了。

以后有自己愁的喽。

双手交叉,拢了拢头发,走到了院子门口。

看到了不远处的清河,连续的几场雨过后,河底有了一层浅浅的水,几个孩子蹲在水边儿捞蝌蚪回去吃。

这玩意其实是不能吃的,因为有寄生虫,叶琛专门还找过刘大夫,想让刘大夫给村里人科普一下。

结果刘大夫说,村里人吃蝌蚪,主要是为了治疗夜盲症。

大家平时不吃荤腥,指着天热的时候吃点小蝌蚪治疗夜盲症呢,不然村里几乎一多半晚上是瞎子。

让叶琛大呼惊讶,原来无辜的小蝌蚪,还有这种功效?

赵菁菁在家里做早餐,大壮检查仓库里的粮食有没有受潮,三壮被二壮拉去睡觉,小壮和来福、旺财、绣球是尊贵的裁判。

颇有几分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的意境。

叶琛闲着没事,去田里瞅了瞅。

稻田种菇的堆料工作是自己做的,前期放了不少麦秆,后续又放了不少稻秆,两者是混合着来的。

正好当初村里灭蝗,村里有不少石灰,他又泼了石灰粉,以及小壮捡来的牛粪制作的粪水。

如今在叶琛的视线里,可以看得出来,含粪草料在充分发酵后,已经达到了菌菇菌丝生产的营养需求,密密麻麻的菌丝已经开始生长了。

看到此情此景,叶琛的心里说不出来的喜悦。

嘿嘿,只要用心去做,乡村里也能莽出来一片天啊。

这个时候就该搭建人字棚了,人字棚中部用竹子或者木棍支撑,做成大棚的中部立柱,立柱之间用竹竿结成顶梁。

用扎好的苇席(一种芦苇制作的工艺品,现在农村应该还有吧。)覆盖住顶梁,拉直两边儿,形成自然的三角形,上面再盖上一层稻草。

人字棚的两头,用草帘遮光。棚外应做好四周的排水沟。

一个简易的蘑菇大棚就出来了。

只要摆弄好了,一亩大棚就能少生不了蘑菇。

叶琛正在心里美,忽然意识到,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