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国摧枯拉朽般摧毁波兰之后,惊呆的英国和法国终于回过神来。
他们惊恐地发现,此时在欧洲地图上,两个最庞大最危险的国家已经完成了接壤。
来自苏联的1辆辆装载着各种资源的火车源源不断地开往德国,为德国的战争机器提供原料。
在英法对德宣战之后,德国也干脆不演了。
他们直接逮捕了联合军控委员会的成员,宣布不再遵守《凡尔赛合约》。
德国积蓄了十4年的军事力量正式浮出水面。
两百万全副武装的部队,两千辆豹式坦克,两千架190战斗机,还有两百辆u艇。
光是摆在台面上的这些数字就足以让英法感到心惊。
更何况随着德国进1步的动员,他们的军事实力只会进1步增强。
法国上将戴高乐对于在波兰战役期间贝当政府对于进攻犹豫不决感到痛心疾首。
他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如此评价:在德国攻击我们的盟友时选择袖手旁观是法国的耻辱。
这除了进1步增加敌人的气焰之外没有任何帮助。
我知道德国在过去十年间为这场战争准备了什么,我也知道法国在过去十年为这场战争什么都没有准备。
现在通过任何政治手段,阻止带人类的可能性已经失败,我们只能从正面击败敌人。
英国新任首相丘吉尔在议会的演讲中抨击主和派为了和平丢掉了尊严,结果既没有尊严,也得不到和平。
他讲苏联跟德国的联盟称之为“邪恶轴心”,号召所有民主国家团结起来反对。
丘吉尔不是嘴上说说,他立刻付诸行动。
在9月份德国进攻波兰的同时。
英国召见了荷兰、比利时、挪威、瑞典等国家大使磋商共同防卫事宜。
意图非常明显,就是在即将到来的德国入侵中协调各国的武装部队作战。
为了跟《反资本主义协定》针锋相对,丘吉尔希望跟西欧各国签订《产国际协定》。
这个协定的加入国家不仅仅针对西欧国家,哪怕是亚洲和美洲国家也可以加入。
英国希望通过编织1张各大的包围网把德苏联盟罩住。
为此英国还向日本和美国发起了照会,可惜收效甚微。
日本现在忙着消化他们刚刚夺下来的东北地区,并不想触怒北方的苏联。
美国总统罗斯福对于反对德国倒是很有兴趣,但是1933年的美国现在还在忙着解决国内
挪威和瑞典大使表示自己国家恪守中立原则,不会加入任何带有进攻性质的同盟。
丹麦则表示自己就在德国边上,边境就放着1个德国装甲师。
丹麦政府现在每天提心吊胆祈祷德国人不要注意到自己这个小透明。
要是加入英国这边简直就是怕自己死的不够快。
德国正好连出兵借口都不用找了,丹麦相信德国国防军绝对有1小时2十2分速通自己的实力。
至于东欧的国家就更不用说了,这些国家不是正在倒向德国就是已经倒向德国。
所以到最后也只有距离英法比较近的荷兰、比利时同意加入。
虽然加入的国家不多,但是丘吉尔还是对战争的前景抱有积极的态度。
在他看来,大英帝国的海军天下无敌。
之前签订的《英德海军协定》规定德国海军舰艇总吨位不超过华盛顿海军条约和伦敦海军条约所规定的英联邦国家海军舰艇总吨位的35。
在潜艇方面,德国保证,保有的潜艇吨位不超过英联邦国家海军潜艇总吨位的45。
德国也确实遵守了条约,哪怕现在德国违背条约开始建造更多的海军,短期内也不可能追上英国舰队的实力。
百年海军不是开玩笑的。
更何况英国还有法国作为盟友。
虽然之前对德特别军事行动遭遇了1点小小的挫折。
法国6军仍然被认为是欧洲第16军。
荷兰、比利时军队虽然人数不多,但是也是精锐。
他们的对手只是区区1个打输了1战的输家和1个输给了1战输家的输家。
哪怕他们刚刚联手解决了波兰,但是丘吉尔认为优势还是在自己这边。
因此,丘吉尔上任后的第1件事情就是命令英国把5十万远征军迅速投放到法国北部边境要跟德国决1死战。
比起自信的丘吉尔政府,法国倒是务实许多。
丘吉尔口中的欧洲第16军此时正加班加点地加固马奇诺防线。
贝当总统向军队下达了坚守阵地的指令。
在见识到装甲部队在波兰的表现之后,贝当终于接纳了戴高乐的说法。
他收起了之前对于坦克的轻视。
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