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石油(1 / 2)

思考人选是1回事,不过目前德国最重要的事情是为了战争准备充分的资源。

无论是从石油、木材到稀有金属,物资匮乏的德国都十分缺乏。

好在有了苏联的物资供应在1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些问题。

但是在德国占领足够多的油田之前改变不了这1困境。

因为德国的耗油量非常高,而且他还需要照顾到盟友的需求。

苏联的石油产量虽高,但是这些东西可不是白送的,需要拿出足够的外汇和技术去换。

基洛夫虽然1定程度上亲德,但是他也不是慈善家,自然不会把这些资源白送给德国。

所以说德国缺油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本质上的缓解。

所以德国才拼命派人在国外收购石油,国际油价都因为德国人的疯狂收购1定程度上被提高了。

1些石油产国吐槽德国人就像瘟疫1样,哪里有石油产出,他们就会出现在哪里。

这也怪不了德国人,毕竟斯特拉瑟知道1旦开展英国皇家海军封锁了欧洲大6,那么想要对外购买石油就没那么容易了。

必须要趁着和平时期多囤1点,以防万1。

要知道,2战时期,德国1直受到缺乏石油的困扰,有些人认为德国就是因为缺乏石油而战败的。

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首先,德国燃油的供应来自3条路(整体上)。

第1直接开发现有油田,包括德国本土和德国仆从国(匈牙利,罗马尼亚)。

第2条路则是合成燃料,也是等于甚至略强于开发占领区资源的方案。

第3点就是掠夺,包括法国占领区,后续轴心行动后的意大利占领区等的燃油。

这也在直观意义上造成了北法国占领区哪怕是巴黎到43年后连公交车都很难看到的原因,燃油乃至车辆都被德国征用了。

(当然还有1个好玩的点就在于德棍41年征用的汽车送到东线后让东线混乱的后勤变得进1步混乱,0件不通用等问题继续困扰着德国后勤,同时法国占领区征用的车辆也不如德棍自己的欧宝卡车。)

当然德国在英国发挥大6封锁传统后依然可以走私获得1部分燃油。

但这和整体上的油田,合成资源乃至掠夺都是无法对比的。

44年初,德国通过合成燃油平均每月大约可以生成45w公吨燃油,总产量则是达到了70w的巅峰。

而如果德军继续维持每月70w吨的生产速度,在44年不考虑战略轰炸减产的情况下,德国可以生产高达800w吨燃油!

这恰恰是德国总体战以及前线作战所需要的,装甲战车开动,乃至帝国防空战的进行何不需要这些燃油的供给?

但是在1944年前4个月之前以及之后,包括德空的帝国防空战已经开始走向失败。

德国合成资源产量很快出现锐减,作为对比的则是德国油田产量并没有遭到较大的波动。

当然该原因有两个方面,1方面德国空军在长期以后的双线作战后已经出现了疲劳,

“德国空军从未强大到可以执行希望她完成那么多的作战任务”。

另1方面则是美国6航野马护航机以及护航技术的成熟乃至战略轰炸理论的完善。

而到了1944年末,帝国防空战彻底破产,英美将轰炸线继续东移以后,德国合成资源厂乃至油田遭到进1步破坏造成了44年末产量的进1步下跌。

此时西线盟军早已冲入德国本土,总体战也已经破产,希特勒在指挥部也只能无奈的用“焦土”这类的计划作为报复。

38,39年后是德国最后采购燃油的机会,随后在开战后德国很快遭到了英国海军的封锁,而德国采购燃油的来源则转向了罗马尼亚和匈牙利。

但是1个明显的误区则在于,人们往往会过大夸大罗马尼亚和匈牙利所能够提供的产量,但是实际上合成资源和本土原油转化的数量远远高于进口。

在43年这1点表现的尤其明显,进口产量大约是270w公吨,而合成资源加本土原油则达到了750w吨,是进口的将近3倍。

但是代价则是德国本土的煤矿在6年战争中遭到了大量开采,而且合成燃料厂造价在1亿帝国马克以上。

当然我们不妨设想1下如果英美选择和德国和谈并且开放石油供给,1亿马克能转换成多少辆老虎豹子呢?

更何况德国人不止修建了1座合成燃料厂,截止到1939年德国就已经准备好了14座合成燃料厂,并且还在建造4座。

同时这些合成燃料厂因为分布密集以及只要被摧毁关键部件就意味着停产,也导致合成燃料厂对于德国而言绝对不是最优选择。

这也就是为什么斯特拉瑟并不热衷于建造大量的石油合成工厂。

从经济的角度来说,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