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集》,是魏野的粉丝,也算为国争光。赵恒非常高兴,当即送给了使者一部完整的《草堂集》。他知道了魏野的大名之后,于是三番两次邀请魏野出来做官。却不知道魏野做闲云野鹤做惯了,根本无意做官,始终不肯出山。赵恒于是另辟蹊径,让寇准去请魏野。心想寇准是陕州知州,肯定有办法请的动魏野。寇准满心欢喜,跑到魏野家里去请,但是魏野外出云游去了。也不知道是真的云游去了,还是故意躲避,反正寇准没有见到魏野,只得如实向赵恒复命。
其实寇准和魏野是好朋友,两个人经常一起喝酒做诗,畅谈人生。魏野曾经为寇准作过一首《上知府寇相公》诗:文武禀全才,何人更可陪。有官居鼎鼐,无宅起楼台。圣主持方和,亲王状始回。镇临求二陕,调燮辍三台。凤阁须重去,龙旌暂拥来。下车三度雨,上事数声雷。未暇瞻珪璧,先蒙访草莱。几思趋相府,恐惧复徘徊。亲爱的大准准,你文武双全,无可比拟,没有人能够和你并驾齐驱。虽然你官居宰相,但是廉洁自律,连栋别墅都没有。这首诗结结实实的夸奖赞美了寇准一顿,几乎把他捧成古往今来,天下第一人了。寇准拿着这首赞诗,心花怒放,屁股都乐开花了。高山流水觅知音,稀里糊涂乱弹琴。魏野隐士,你可真是我的知音。
寇准不贪污不受贿,但是也不节俭,每天花天酒地,大手大脚,花钱就像流水一样,一点也不心疼。因此做官至今,也没有积攒下一分钱,当然盖不起别墅了。没有起楼盖别墅,和廉不廉洁没有关系,只和有没有钱有关系。
魏野在陕州还有一个朋友,就是陕州司法参军刘偁。所谓的司法参军,就是负责监督法律实施、审议、判决案件的小官,副科级待遇,低到没品。当年他考中进士,因为朝廷里面没有人,因此被分配到了陕州任司法参军。其实刚刚步入仕途,又没有靠山后台,官职低点也很正常,初入仕途的官员几乎都是这样。只要干的出色,干出成绩,不愁没有前途。正所谓是金子到那里都发光,只要兢兢业业,总有出人头地的一天。
当时刘偁意气风发,满怀抱负,发誓要干出名堂,于是变卖家产,买了一匹骏马,带领家人,高高兴兴到陕州上任了。可是他坚持原则,不迎奉任何人,也不会讨好巴结上司,虽然工作出色,可是一直不被提拔重用。一晃眼在陕州一干就是五、六年,还是原地踏步,做着小小的司法参军。再看看当年一起考试的同学们,都早已升官发财了,有的甚至还做了知州。再看看自己,为了当好这个司法参军,连家产都贴进去了。照照镜子,哎,除了叹气,就是摇头了。
无法升官,尚且可以自己安慰自己。可是有个问题,最让他无法忍受,就是工资太低。辛辛苦苦一年下来,才区区三十贯钱。如果一贯钱按四百块钱算,一年才一万二千块钱。这点钱只怕还不够寇准喝一顿花酒,可是他却要养活一家人。当年变卖家产来到陕州,手头还是比较宽裕的。干了几年,钱早就用完了。日子过得节衣缩食,家里经常吵架。从前一个月能吃一次肉,后来几个月沾不到荤腥,连肉是什么样子都不记得了。孩子想吃肉,找到刘偁。爸爸,爸爸,我想吃肉。刘偁抓了抓脑袋,皱起眉头。你去年不是吃过肉吗,怎么又要吃肉了?你这么能吃,我们家很快就会被你吃垮的。刘夫人拿着擀面杖,怒气冲冲说道。什么叫去年吃过肉,今年就不吃了,你这是大人说的话吗?小孩子正在长身体,想吃肉很理所当然。刘偁连忙陪笑,算我说错了,想吃肉就去买啊。刘夫人伸出了手,给钱我去买肉。刘偁的口袋真是比脸还干净,钱是什么样子都快忘了,哪里有钱,于是想了个绝妙的主意。你们不是忘记肉味了吗?隔壁养了一只大肥猪,你们看着它,就会想起肉味的。这和望梅止渴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给我点赞吧。其实他的官职虽然低微,但是主管司法,随随便便贪点赃枉点法,就能捞不到许多钱,至少可以衣食无忧。但是始终秉承清官本色,出淤泥而不染,绝不搞灰色收入,日子自然过的越来越穷。
他终于痛定思痛,这种窝囊官越当越穷,不如不当,干脆辞官,回甘棠老家种地算了。但是没有路费,真是有家难回。当年买的那匹马年轻体壮,跟着主人吃了几年苦,瘦成了皮包骨头,再也没有当年的风采了。刘偁拍了拍马背,叹息一声。马儿,马儿,我混的不好,你也跟着受罪,真是对不住你。把马卖了之后,换成了一头小毛驴,剩下的钱当成路费,省吃俭用,一天吃一个蒸饼(就是馒头),大概能撑到老家。
老朋友要回老家种地,余生只怕再也难以相见,魏野理所当然要给他送行。四目相对,都是感慨万千。魏野顿时诗性大发,写了一首《送刘法曹东归》诗:上官多是叹穷途,得替行装尽有余。唯有甘棠刘法掾,来时骑马去骑驴。为了做好官,连家产都搭进去了。如今穷的连马都骑不起,只能骑驴老家,这是多好的清官啊!
魏野的名气非常大,一旦有诗文发表,人们竞相传阅,这首《送刘法曹东归》诗很快就传到了开封。过了半年,赵恒都知道。他非常欣慰,暗自感叹。原来天下不止有贪官污吏,还有像自来水一样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