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挨打,每到这个时候,总是阎氏出面解围。后来赵匡胤建立宋朝,经常把阎氏接进皇宫,陪杜太后说话。俗话说得好:远亲不如近邻,有赵家这个好邻居,李家人自是官运亨通。看到这里,不禁暗自叹息,我们怎么遇不到这样的好邻居呢?有这么大的靠山提携一下,荣华富贵,不在话下。但是李允则做官,凭的是自己的本事,而不是凭和赵家亲密的关系。
李允则出生于公元953年,字垂范,走的不是读书考试的路子,而是以荫补进入的仕途。他做过很多地方官,始终廉洁奉公,造福一方。赵恒和他谈了几次之后,于是任命为雄州知州。
李允则来到雄州,眼见从前的防御工事都荒废了,炮楼里的机关枪拆了,碉堡附近的地雷挖了。他备战意识特别强,心中在想,现在的防御工事形同虚设,万一辽军杀来,岂不是坐以待毙?但是《澶渊之盟》文件上明文规定,两国边境上的城池以及防御工事,壕沟堡垒等等,都要维持现状。建好的就这样放着,正在修建的统统停工,不要再继续修建。更不能新建防御工事,以及开掘河道。
边境上的局势错综复杂,说不定辽国那一天背信弃义,撕毁合约,发动突然袭击。李允则千方百计想强化雄州的防御工事,以防不测。
当时雄州城北有座瓮城,李允则想把瓮城和主城连为一体,但是一旦动工,辽国势必会发现,肯定会指责自己破坏合约,陷入被动。经过精心准备,自编自导了一出好戏。他先在城北修建了一座东岳庙,然后拿出百两黄金做为供器。与此同时,大张旗鼓的在新闻、各大报刊上、网络上进行宣传。百姓们知道这件事情之后,纷纷献出金银以做功德。过了一段时间,李允则秘密撤走了金银,做的神不知鬼不觉。然后声称金银被盗,并且一口认定,盗贼来自辽国。三次移文辽国,交出盗贼,而且嗓门一次比一次大。你们辽国人越境偷走了东岳寺的金银,快把盗贼交出来。
辽国到处搜捕盗贼,警察加班加点,但是始终没有任何线索。因为李允则秘密撤走了金银,根本就没有所谓的盗贼,辽国自然抓不到盗贼。面对李允则的时候,不免有一点理亏。这个盗贼逃到那里去了呢?不要让我们抓住他,否则将他碎尸万段,剁成肉酱。
李允则趁着这个劲头,趁热打铁,修筑城墙,对外宣称是维护东岳庙。终于如愿以偿,把主城和瓮城连为了一体。耶律隆绪知道这件事之后,和宰相张俭商量。老张同志,李允则修筑城墙,违反了合约,我们是不是应该严厉谴责抗议,或者干脆出兵。张俭觉得他小题大做,神经太敏感了,于是说道。李允则是老同志了,德高望重,你不要怀疑他。辽国没有抓到盗贼,对李允则的所作所为,也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修建完北城,闲不住的李允则又开始筹划搞下一步动作。以前为了战争需要,雄州北面设置了许多陷马坑,城墙上还有瞭望楼,能看十里远。李允则说道,现在已经是和平年代了,还要这些玩意做什么?统统都拆了。一声令下拆除了瞭望楼,填平了陷马坑,把城北外大片的空地改成了菜园子。种菜的基因深深刻在我们中国人的基因里面,在地上随便挖个坑,撒上种子,就能收获青菜。李允则非常大方,时不时送点蔬菜给对面的辽军,相当于主动向辽军示好。辽军兄弟们,这是我们自己种的蔬菜,没有农药没有化肥,用的全是我们自己的肥料,敬请笑纳。辽军这边是牛羊多蔬菜少,再说又不用自己花钱买,当然十分乐意。宋军兄弟,你们的蔬菜果然没有使用农药,吃起来放心,因为上面还有虫子。
如果以为雄州北城外的菜园子和普通菜园子一样,那就大错特错了。这是李允则精心布置的菜园子,里面机关重重,别有洞天。菜园子里面挖井筑垣,形成一块块小方地,还种植荆棘,荆棘之中还系着绳索,不仔细找,根本看不出来。这些举措明显是针对辽国骑兵的,把从前那些表面上的设施,换成了十分隐蔽的绊马索。
没有了瞭望塔,李允则就在城北建造了一座高达九层的佛塔。他这么做可不是为了发展佛教事业,而是掩人耳目,迷惑辽国,其实把佛塔当做军事工具,代替从前的瞭望塔。正所谓站得高看得远,佛塔比瞭望塔高多了,理所当然看得更远,据说天气晴朗的时候,可以看到三十里之外。
雄州北面的白沟河是宋辽两国的分界线,又称为界河。李允则春秋两季都会在白沟河举行祭祀娱乐活动,其中就有一项是让战船代替龙舟,举行竞渡比赛,并且欢迎辽国人前来游玩。其实这些运动员们都是水军士兵,不过脱下了军服,换成便装罢了。举行龙舟比赛的目的,其实也是训练水军。在比赛娱乐中达到了战备的目的,同时又没有引起辽国怀疑,当真是神之来笔。
李允则做事脚踏实地,很接地气,喜欢微服私访,经常与老百姓攀谈,了解老百姓的生活。这天他走在路上,看到一个老大爷在晒太阳,于是和他攀谈起来。老大爷,你看上去很年轻嘛,能不能分享一下青春永驻的秘诀?老大爷非常客气,笑眯眯地说道。我是白天睡觉晚上玩电脑,一玩就是一通宵。吃的是外卖,喝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