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第 51 章(1 / 4)

只有春知处 风歌且行 3216 字 7个月前

泠州向来是个热闹之地。

即便是到了冬日天黑得早, 寒风也刮骨,但人们还是在路边支起一盏盏长灯,开启夜市。

此地不比皇城, 没有宵禁,入夜后街道上也有不少人来往。

偏于郊野之地则就显得无比寂静了。

没有点灯的地方一片漆黑, 杜岩裹着厚厚的氅衣提着一盏灯,在寒风中摇晃着。

他行事谨慎小心, 每回来此处都是让马车远远地停下, 然后自己走过来。

这一段路走来, 手脚几乎都冻得僵硬, 看见前面隐约有了亮光, 这才稍稍加快了脚步。

那是一座较为破旧的宅子了,似乎很多年没人住, 宅子外没点灯, 倒是院里亮了几盏。

杜岩走进去, 守在院中的侍卫瞧见了他, 都没动弹。

杜岩在心中暗骂。

先前这些个下人看见了他,都是恭恭敬敬地迎着,嘘寒问暖地伺候。现在跟了位高权重的主子, 就眼比天高, 瞧不起人。

没人招呼,杜岩冷着脸进了屋,扑面而来一股暖洋洋的气息。

屋中早就点上了暖炉, 程子墨正一边看话本一边嗑瓜子, 身体惬意地躺在躺椅上,两腿交叠,晃晃悠悠。

“你怎么还在这里?”杜岩将大氅脱下来, 随手挂在椅背上。

这会儿程子墨才像是发现进来人了一样,将手中的话本往下一放,讶然道:“哟杜少爷,怎么这个时辰来了?外面天寒地冻的,你走过来费不少工夫吧?”

他这是知道杜岩每回都特地走过来,暗地里笑他胆小。

杜岩听得出来,脸上的面色自然就变得难看起来,但思及今日来是为了正事,咽下了气道:“迟大人那边可有消息传来?”

“我若是知道,还用一直守在这?”程子墨又躺回去,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

“你倒是悠闲。”杜岩于桌边坐下,嘴角挑着冷笑,“大难临头了都还不知道。”

程子墨一听,好奇地向他看,“好端端的,怎么又大难临头了?”

“好端端?”杜岩沉声道:“前些日子北郊染织坊大火,所有工人全部丧生无一生还,其中还牵扯了皇太孙……”

“这事儿我知道啊,那些被烧死的工人家属一直在衙门门口哭闹呢,一连好些日子都没消停。”程子墨道。

他居住在北城区,每回出门都可以从衙门路过,回回都能看见不少人拉着白幡在衙门前跪着痛哭。

大火里死了两百多人,等同毁了两百多个家庭,临近年底发生这种事,无疑是天大的悲剧。

新上任的刺史显然处理不了这些事,光是染织坊为何突然起火一事他都尚未查清楚,更遑论压在头上的还有皇太孙被害之事。

这来来回回的压力一下就让刺史病倒了,连着几日都爬不起来。

“谁知道这天干物燥的怎么回事,染织坊还能起了大火,偏偏皇太孙还在那里。”程子墨翻着话本道:“这与你我又有什么干系?总不能是你去放的火吧?”

杜岩道:“染织坊怎么着火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一把火,将郑大人从京城烧到了泠州,昨日抵达。”

杜岩说完没接下文,程子墨等了一会儿,没听见他继续说,就骂道:“所以我才最烦跟你们这些读书人交流,弯弯绕绕,说个七八句都说不到点子上,究竟是什么事,非要我一句一句问吗?”

杜岩脸色难看,却不欲与他争执,忍了一口气,继续道:“郑大人是刑部尚书,刑部是什么地方?掌管天下律法刑狱之处,一个小小染织坊着火的案件,何以能让尚书大人不远千里来到泠州?这其中一定是牵扯了其他东西,应当皇太孙察觉到了咱们手里这批货,故意点了一把火,以身犯险,假借有人谋害皇太孙的之故,将刑部尚书给调来此地。”

“为的,便是彻查我们手里的这桩事。”杜岩压低声音道。

程子墨听后暗自思索了一番,又问:“这些都是你从哪里听来的?”

“自然是我自己猜测的。”杜岩道:“我自觉有七分真。”

程子墨翻了个白眼,继续拿起话本开始看,“杜少爷,收了你的闲心吧,尽想这些有的没的做什么?就算是上头派了人下来专门查这案子,现在人都在我们手里了,走旱路人一运出去就会被抓,水路又有人盯得死死的,这些人要如何脱手?”

“我这次来便是想与迟大人商议此事。”杜岩道。

“听这话杜少爷像是已经想好了主意,不妨说来与我听听?”程子墨道。

“当断则断。”杜岩的脸色沉着,眼眸闪过狠毒之色,冷声道:“干脆就找个地儿,全埋了。货没了还可以再找,我们不能出事。”

程子墨嗑着瓜子,优哉游哉地长叹一口气,“读书人都这么狠心吗?日后若真是入了仕途,必定大有一番作为呀。”

听惯了他阴阳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