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肯定的,是安德鲁就没打算在1798年与1799年,与东方的俄罗斯帝国爆发1场,可以决定两国命运的大决战。
至于缘由,安德鲁早在奥尔斯丁军演期间,给予各方面军总指挥,各集团军军长的答复中,已经说得非常明了,就是1句时机不成熟。
对于何时时机成熟的问题,在数十万法军中,除了安德鲁统帅本人外,估计也只有总参谋长贝尔蒂埃才知晓12。
那是总参谋长曾数次询问过最高统帅,因为总参谋部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战略方案过程的推演。
如果越早实施,对于各种意外的应对措施就越全面,从而尽可能的避免,或是减少在战争中,所遇到的不可挽回的重大损失。
对此,安德鲁直言不讳的告诉贝尔蒂埃:对俄国的征讨,预计会在受人鼓动的俄国禁卫军发动政变,杀害沙皇保罗1世之后。
安德鲁坦言,俄国拥有极大的战略纵深,拥有庞大的人口和能征兵的数量,加之俄国士兵的韧性极强,服从性好。
基于此,不要考虑通过1两场关键战役定输赢,因为与俄国的战争或许会延续3年,5年,10年,甚至会更久。
至于战争的性质与目的,是效仿哈布斯堡王朝战争的模式,也就是肢解成若干公国;还是针对普鲁士的战争,进行1场王位继承战,直接取而代之?
考虑片刻后,法军最高统帅却是半遮半掩的告诉自己的总参谋长,表示这个问题比较复杂,需要再等上1段时间。也就是年底或明年初,安德鲁与保罗1世面对面的会晤后。
那是在这个问题上,安德鲁自己尚未考虑好。但有1点可以肯定,同俄罗斯的战争绝不是1蹴而就,1劳永逸的。
而这,就是安德鲁为何坚持要求波兰复国,并大力加以扶持的主要原因。就如同另1时空,正在进行的“俄乌战争”那般,通过波兰不断消耗俄罗斯的战争潜力。
当然,诸如立陶宛、库尔兰(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瑞典、波斯和奥斯曼土耳其,也属于安德鲁需要拉拢的反俄盟友。
回到眼下,正如马丁内兹在那晚,和奥金斯基亲王于马车厢里,所说得那句意味深长的话,“波罗的海起风了!”
毫无疑问的,安德鲁已指定贝尔蒂埃的总参谋部,将攻击的目标,重点放在了封锁但泽湾与柯尼斯堡1带的俄国远征舰队。
从军事上来说,只要打垮了俄国远征舰队,不仅可以解除俄国人对维斯瓦河入海口,以及但泽湾1带的全面封锁,还能顺势拿下孤立无援的柯尼斯堡,消灭普鲁士境内的最后1支反抗力量。
之前,安德鲁要求马塞纳与波兰方面军将攻占柯尼斯堡的时期从6月下旬,1直推迟4个月,除了政治与外交的各种考量外,还有军事方面的考虑。
如果没有摧毁保护柯尼斯堡的俄国舰队,即便是波兰方面军付出了重大伤亡,最终拿下了这座城市,但普俄联军还是能够借助波罗的海,外逃到立陶宛、库尔兰(拉脱维亚),或是爱沙尼亚,不可能做到全歼俄军的有生力量。
没错,就是全歼。
安德鲁1直信奉“伤其十指,不如断其1指”的战争理念,击溃20万人众,远不如围歼敌军3万,要更有现实意义。
在另1时空的拿破仑时期,基于当时武器装备、情报收集、军事科技与战略思想的局限性,第1帝国的军队在与反法同盟的军队,实施1场大规模会战时,很难做到围而歼之。
如果硬要说有,估计也仅有的1次,就是1805年10月的乌尔姆战役。
可即便是这场击毙与俘虏奥军近5万,犹如史诗级的围歼战,最后还是因为缪拉的严重失误,而放跑了费迪南大公及麾下的2万多奥军,未能对奥军有生力量做到彻底围歼。
等到两个月后,后世公认的属于拿破仑皇帝的经典之作,被誉为“3皇会战”的奥斯特里茨战役,已经倾其全力的第1帝国将士,也不过是消灭了88万俄奥联军中的16万人。
从1796年开始,安德鲁法国称霸欧洲的这1时期,围歼战不敢说比比皆是,但也不少见了。
同样是1场乌尔姆战役,基本上将哈布斯堡王朝的所有机动部队1扫而光,为第2年进军维也纳,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今年6月的普鲁士战争中,更是如此,单单是汉诺威战役、耶拿-魏玛会战,以及黑克林根-马格德堡战役,就1举成功围歼了20多万普军主力,彻底打垮了普鲁士军队的反抗意识。
如今的柯尼斯堡1带,驻扎有卡缅斯基麾下的2万俄国-军队,以及同样数量的普军残余,后者接受路德维希亲王的指挥,
当法军最高统帅批准了特斯特将军的申请,决定组建以“共和国号披甲舰”为战斗核心的法属波罗的海蒸汽舰队,与俄国远征军的风帆战舰作战时,安德鲁就已在考虑将柯尼斯堡的4万普俄联军留下来,作为迫使沙皇保罗1世接受和谈的砝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