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8世纪末与19世纪初,欧洲的数学成就,基本上等同于后世大学本科里,那些非数学专业的水准。而两者之间的差距,不过是提出“极限理论”的柯西最终完善了微积分,且同样是法国人的傅里叶创造出叹为观止的“傅里叶转换”;
此刻,物理大体上处于高中阶段,其中的经典力学已到达了历史巅峰,光学与电学也在蓬勃兴起,唯独电磁学尚在突破瓶颈。不过没关系,穿越者最擅长的就是耍嘴皮子,然后“领导”那些天赋异禀的科学家们,以正确的方式去点燃或是攀登科技树;
作为新兴的学科化学,发展水准依然处于初中阶段。那是最重要,最具核心的元素周期表既不完善,还存在有不少严重的错误。此外,人们对化学方程式的理解浅薄,类似懂得了数学中简单加减法,而不会有稍微难度的乘除法,更别说平方和平方根;
至于生物和医学方面,欧洲目前处于萌芽状态,连后世的高小水平都不如,几乎上属于1问3不知或是拒绝讨论状况,特别是针对人类起源等这类大是大非的重要问题,通常是交给了神父和教堂来做诠释。
所以,安德鲁院士的成名之作,就是在欧洲科学界最薄弱的生物与医学方面。
当“安德鲁-弗兰克的3大假设”6续得到验证,并最终成为欧洲学术界公认的“3大学说”之际,科学家们就在安德鲁的头顶,戴上了两顶无比耀眼的王冠:“近代生物科学的伟大奠基人”、“近代医学和药物的最重要的开创者”。
因为后世的中考中有化学这1门学科,使得安德鲁事实上也可以在化学上大有作为。只是天才化学家拉瓦锡依然活着,导致安德鲁除了在最初的时候,稍加“纠正过”拉瓦锡在某些常识性的错误后,“剽窃者”就难有用武之地。在另1方面,安德鲁同样感觉化学实验太过于危险,惜命的穿越者自然是能不碰,就尽量不碰。
穿越者记得在后世有1句话,用来形容数理化天才非常有道理:“在绝对的天赋面前,努力有时真算不上什么!”
而这,也是安德鲁费尽心机,大4收拢法兰西的科技小妖们的缘由所在。那些天赋满满的傅里叶、安培、马吕斯、吕萨克与泊松等人,聚集到1个天才实验班里,那里有全法国,乃至全欧洲最优越的生活与学习环境,包括最好的老师(拉瓦锡、库仑、拉普拉斯、伏特、拉格朗日、蒙日、卡尔诺、安德鲁等等),最好的实验室,最前沿的科技资讯……
对于科学之王数学,尤其是那些推动与创造数学的人,都是万中无1的“天才中的天才”。所以,安德鲁1开始就非常明智的放弃了这1领域,如果不是为奠定自己在全科学术界的声望,他也不会费尽心思找1个“4色猜想”来折磨欧洲的数学家。
因此,安德鲁的本次年会的突破重点就集中于物理方面。
后世高中课程,将物理分为5大分支,其中就包括力学、热力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等方面。
至于力学就算了,除非安德鲁能捣鼓出惊世骇俗的量子力学,或是完善就差临门1脚的桥梁与建筑力学。
就光学而言,安德鲁仅仅知道光速是每秒约为30万公里,不过他压根就不会测量,然后就是著名的“光的波粒2象性”,这个可以有,那是能够不涉及苦涩繁杂的数学公式。至于后世的几何光学、波动光学和量子光学,穿越者感觉自己听都没听过。
而热力学与原子物理因为缺乏缜密精细的实验工具,不仅说不清楚,各种结果还往往前后矛盾。因为没法在上述两个领域兴风作浪,安德鲁同样明智的弃之不用。
总而言之,安德鲁针对物理的大突破,除了可以提升名望的“光的波粒2象性”实验,那就是实用性极强的电磁学方向。
至于这1领域的助手,除了尚在学习中的众多科技小妖,以及法国本土的库仑与拉格朗日两位院士外,安德鲁还将手中的橄榄枝投向了遥远的意大利。
十9世纪以前,人们认为电与磁是各不相关的自然现象,只知道静止的电荷和瞬间的放电现象。至于动电(生物电),那是意大利解剖学家伽伐尼于1780年解剖青蛙时偶然发现的。以后,意大利的天才物理学家伏特(伏打)对类似现象进行了大量实验研究。
亚历山德罗·朱塞佩·安东尼奥·安纳塔西欧·伏特,1745年2月18日出生于意大利科莫1个富有的天主教家庭里。
伏特的父亲有3位担任圣职的兄弟,有9个儿女,其中5个加入教会。伏特非常崇拜他担任副主教的兄弟和他最好的朋友、大教堂牧师加托尼。
然而,等到伏特在接受耶稣会教育之后,却宁愿过1种世俗生活,而且他周围的宗教社会整个说来还是快乐的,热爱生活的,而且是相当开明的。
伏特在3十2岁时去瑞士游历,见到了伏尔泰和1些瑞士物理学家。回来后他被任命为帕维亚大学物理学教授,这是伦巴第地区最著名的大学。
伏特于1792年去国外作另1次长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