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调兵遣将】(1 / 2)

面对大明帝国的征兵要求,李氏朝鲜郡王光海大君:李珲,与众臣们的意见对立,他自称“朝鲜语:我国三边防备自顾不暇,举单弱不教之卒,入援天朝,有何所益?”

并判断道“朝鲜语:老酋桀骜,虽以天朝兵力,恐未能必将其一举剿灭?”

就要求李氏朝鲜备边司搪塞大明帝国辽东都指挥使司方面,并劝告大明也慎重对待,而自己则始终不愿出兵!

可绝大多数的大臣们都主张出兵,以报答大明天皇帝陛下的再造之恩。

同时消灭建奴也对李氏朝鲜王国的北部边境安全大有裨益,包括李氏朝鲜郡王最重要的支持者→李氏朝鲜礼曹判书:李尔瞻、李氏朝鲜领议政:郑仁弘,都支持出兵抗金。

只有李氏朝鲜司谏院献纳:黄中允(南人)、李氏朝鲜弘文馆大提学:赵缵韩(南人)、李氏朝鲜承政院右副都承旨:朴鼎吉(大北)、李氏朝鲜承政院左承旨:李伟卿(大北)、李氏朝鲜京畿监司:朴自兴(小北)、李氏朝鲜义宁府知事:任兖(大北)、李氏朝鲜礼曹参议:尹晖(西人)这七人不支持出兵。

但不久之后,他们也迫于众议,而不得不改变了立场。

因此李氏朝鲜郡王最终决定,从大明征兵的环节问题下手,他认为明辽东总镇巡抚:李维翰,等人只代表辽东都指挥使司当局,并不代表大明天皇帝陛下,必须得大明天皇帝下旨才能出兵。

于是他便派使者前去大明帝都北直隶顺天府紫禁城内打探皇帝的旨意,顺便呼吁豁免派兵,最差的情况也是只在鸭绿江畔虚张声势,而不越国境。

便以李氏朝鲜弘文馆校理:李埁,为赍咨官,将李氏朝鲜王国的请求报告给辽东都指挥使司当局。

又以李氏朝鲜右副承旨:朴鼎吉,为圣节使兼陈奏使,直接入京向明神宗:朱翊钧,请旨。

4月30日,明神宗开始下令调集了辽东都指挥使司山海卫、铁岭卫、广宁卫、广宁中卫、广宁前卫、广宁后卫、广宁左卫、广宁右卫、开原卫、辽阳卫、东宁卫、定辽中卫、定辽左卫、定辽前卫、定辽后卫,大宁都指挥使司保定府、山西行都指挥使司大同府、万全都指挥使司宣府镇、陕西都指挥使司固原卫、延绥总镇榆林卫、宁夏卫,浙江都指挥使司宁波卫、四川都指挥使司重庆卫、河南都指挥使司宣武卫,等地明军精锐之师。

又加上联络的海西扈伦叶赫女真部东城贝勒:纳拉·金台吉、叶赫女真部西城贝勒:纳拉·布杨古,的2万5千人也在牵制后金兵,并上奏请求明神宗也参与到讨伐后金的战役中。

却没想到,此时负责讨伐后金的明辽东总镇经略兼兵部左侍郎:杨镐,已经从北直隶顺天府帝都紫禁城开拔入通州卫,他先会见了李氏朝鲜弘文馆校理:李埁,让他向李氏朝鲜王国送去自己的咨文。

并表示已接到皇帝陛下鼓舞附属国李氏朝鲜王国的旨意,还要求李氏朝鲜郡王光海大君:李珲,也务必要出兵一万人以助明攻金。

虽然李氏朝鲜圣节使:朴鼎吉,在途中被明辽东总镇经略:杨镐,所阻止,但后来又一路李氏朝鲜圣节使兼陈奏使:尹晖,也来到了紫禁城内。

还得到了大明天皇帝陛下要求李氏朝鲜王国军队,需服从明辽东总镇经略调遣的圣旨,因此李氏朝鲜郡王回避出兵的最后希望,也就破灭了。

在杨总镇经略的咨文被送到李氏朝鲜王国之后,李氏朝鲜郡王就已知道已无回旋余地。

随即便调兵遣将,征发了三手军(炮手、射手、杀手)1万人,加上其他人员共计1万5千5百余人,以李氏朝鲜晋宁君兼京畿右道巡检使:姜弘立,为「都元帅」李氏朝鲜咸镜北道兵马节度使:金景瑞,为〈副元帅〉这对于李氏朝鲜王国而言,已是相当精锐的阵容了。

5月20日,胜利的后金军继续北上进攻抚顺守御千户所至铁岭卫之间的;抚安堡、三岔儿堡、花包冲堡、会安堡,地区。

之后才回师汗庭赫图阿拉城。

因此明辽东总镇经略就担心,下一个被建奴进攻的地区,应该是清河堡?故此写书信下令边关守军严防死守。

7月20日,果不其然后金军又因粮食短缺,而从鸦鹘关攻入长城内地,开始掠夺东州堡、马根单堡、散羊峪堡,地区并直逼清河堡而来。

由于上次的洗劫,使得东州堡和马根单堡附近都没啥物资,所以仅有散羊峪堡被后金军洗劫一空,随即又立刻挥兵南下直扑清河堡地区。

但战斗还未正式开始,明清河堡总兵:邹储贤,就把杨总镇经略在战术上的叮嘱,给全部抛于脑后了,未在小路险道重点阻击,更未在鸦鹘关三道上设伏,而是直接在清河堡城楼拒敌。

因此对于明军来说地形优势荡然无存,毕竟这鸦鹘关可是清河堡的咽喉。

这也让后金覆育英明天命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带领万余人顺利来到城下,并直接攻城。

致使明清河堡总兵、明清河堡游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