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龙山协议】(2 / 2)

迪,驻守开城府,自己打算亲率大军返回平壤府,待到来年开春时再进军。

这一下倒是让李氏朝鲜群臣们可就是真的急了。

首先由李氏朝鲜领议政:柳成龙,苦苦哀求并跪下来说道“朝鲜语:先王坟墓,都在王京,京畿以南遗民日望王师,吾军将士力弱,正欲倚仗天军,然突然撤退,岂不是前功尽弃也?”

其中李氏朝鲜左议政:尹斗寿,则是跟在明东征提督身前身后,拉扯袖子流泪苦劝,以致有〈泣阁老〉之称。

但明东征提督依旧一概没有理会,还是全军拔营开赴平壤府。

这让李氏朝鲜军民们失望之余,更有人趁机作诗暗讽明军怯敌,写道“朝鲜语:一自碧蹄衄,壮志乃暗消。还将羁縻计,徒使奴势骄。汉家十万师,不如说舌饶。回首望神都,杀气干云霄。”

虽然站在李氏朝鲜人的立场,希望大明天军能够一鼓作气光复王京,把幕府倭军全部赶到海上去,但是明东征提督不肯进军,也有他说不出的苦衷啊!

其一;是兵力不足,大明帝国入李氏朝鲜王国的大军一共才四万多,而倭军仅仅在王京附近就集结了五万人马,在加上沿海的守军一共有十几万,以倭军的作战能力,没有数倍于倭军的兵力,是根本无法取得战场优势的。

其二;是军粮不足,由于此时的战线已经从平壤府拉到了开城府,粮草筹集和运输的负担一下子加重,而开城府的粮草又是从忠清左右道和全罗左右道的水路运来,随到随尽,根本不够用!

再则自碧蹄馆战后,明东征提督也意识到了战争绝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结束,并多次对负责筹粮的李氏朝鲜官员大发雷霆,欲加以军法。

然而李氏朝鲜官员们却也只能跪在帐下,流涕而已,毕竟是真没粮食。

其三;是内部不和,大明南军和北军的矛盾,从平壤府之战中,明蓟州总镇左参将:吴惟忠,率领的蓟州镇步兵(北军)首先攻克了北门牡丹峰。

而明京军神机营左参将:骆尚志,则率浙江都指挥使司步兵(南军)首先破城,就连李氏朝鲜王国的文献上也认为大明南军轻勇敢战,是破平壤府大捷的关键。

但是明东征提督:李如松,却在给朝廷上报的文书中,把破城的首功记在了自己的嫡系明东征左副总兵:杨元、明东征右副总兵:李如柏,这两位北军将领的头上,才招致了南军将领们的不满。

4月20日,明辽东总镇经略:宋应昌,明东征提督:李如松,两人经过商议之后,决定再派明御倭游击将军兼通事:沈惟敬,前往倭军大本营中议和。

临行前明辽东总镇经略还特意交待道“此间和议,汝既专主,吾不当欺李氏朝鲜王国,也亦不敢诬朝廷,尔须率策士五人,领倭众归幕府,受关白降书以来,本部院得此,定会转奏,请旨册封关白为郡王,使之进贡,勿令误事。”

由此可见,明辽东总镇经略赋予了明御倭游击将军与幕府交涉的权利,一是要求倭军从李氏朝鲜王国撤兵,二是要求幕府关白向大明帝国送来投降书。

而作为大明帝国回报的条件,则是册封幕府关白:丰臣秀吉,为幕府国王,既〈大明郡王〉,同时准许幕府向大明帝国进行朝贡贸易。

恰好幕府关白也是这么想的,他觉得既然拿不下李氏朝鲜王国,又有地方战乱尸体没有处理,而爆发了疫情,还与明军们死磕也不是办法!

只能采取休养生息之策,便也同意了双方再次议和。

这次和谈,在5月16日,就有了初步的结果,由于明辽东总镇经略与明东征提督继续率军南下压境,驱除倭军出全罗左道南原都护府、庆尚右道晋州牧,迫使倭军主力从庆州府釜山浦移驻到了熊川县西生浦。

为了不被明军追击,倭军方面就同意释放被俘虏的李氏朝鲜庶长子临海大君:李珒,李氏朝鲜庶六子顺和大君:李??,这两位王子和李氏朝鲜兵曹判书:黄廷彧,等人。

同时幕府关白还派遣了幕府飞驒守:小西飞(内藤如安)跟随明御倭游击将军:沈惟敬,前来大明帝国落实议和事宜。

但幕府关白开出的议和条件,却是要大明帝国天皇帝陛下陪嫁公主殿下,入幕府成为幕府后阳成天皇:周仁,的皇妃?

以便于恢复大明、幕府,之间的朝贡贸易关系,由两国大臣为通好共立盟誓,在归还占据的李氏朝鲜王国北部四道,同时割让李氏朝鲜王国京畿左右道南半部和全罗左右道、忠清左右道、庆尚左右道,给幕府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