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立文庙祭轩辕(2 / 2)

怒海覆清1852 董王不懂 1459 字 7个月前

遒劲有力的“华”字出现在木牌之上。

刘峰良写得1手好书法,就连向邦都佩服。

两人这段时间在1起共事,互相切磋学问,倒是建立了不错的私人关系。

董良此时正在办公室中对十几个读书人交代事情。

这里有董良掳来的县城教谕,还有几个是向邦手下的书吏。

向邦本人也在。

“琉球方言晦涩难懂,又没有文字,没必要保留,我的意思是岛上今后就通行闽南语好了,正好闽南语也是琉球官方用语。因此让原本生活在岛上的人改说闽南话,并不是太难。但是初期的话,咱们还是要去教1下这些人。”

董良今天找向邦过来就是讨论统1语言的问题。

既然要将这些人混在1起生活,那么就势必要统1语言。

人类作为1种群居社会性动物,联系群体之间关系最重要的手段就是语言。

其实,董良早在沙滩宣言的时候就已经让向邦注意让岛民学习闽南语。

因为岛上本来就有1些会闽南语的岛民。

之前迁来这里定居的华人基本上都是闽南沿海地区的百姓。

他们1直保留着自己的语言。

向邦只要让岛民向这些身边的华人学习就行。

董良觉得现在的速度还有些慢,于是他将这些读书人召集起来,准备将他们派到各个生产大队去开扫盲班,让这些华族公民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加快语言的统1。

等到几个文人出去之后。

董良转向向邦。

“向大人,还记得我上次与你讲的现在的3大文明吗?西方文明又可以叫基督教文明,阿拉伯文明又可以成为伊斯兰文明。他们的文明都有1个相对统1的宗教将文明之下的不同文明联系起来,而我们却没有……”

向邦知道董良是将他当做琉球人的代表,才与他商量这些事情。

“元首,其实咱们也有统1的宗教,那就是儒教。按照您说的华夏文化圈,包括安南和扶桑人,他们的读书人读的也是儒家经典,百姓遵守的也是其中的教义。只是咱们没有那种强制性的祭祀仪式。”向邦道。

董良并没不反感儒家文化。

作为1种学问,他原本是对诸子百家的集合,只是后来被理学带偏。

汉武帝还独尊儒术,罢黜百家,但是大汉1样成为强汉。盛唐是依然是以儒治国。

所以说,明清的衰败并不1定是儒家文化的问题。

而是因为两朝,尤其是满清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对儒家文化不断阉割,让百姓奴化。

儒教是儒家文化的1部分,儒释道,经过了几千年融合,相互之间已经共通,构成了中华文化的内核。

“元首,我觉得我们应该在各地树文庙与轩辕庙。”

“文庙教百姓做人的道理,树立统1的价值观,轩辕庙让大家祭祀共同祖先,维持我们注重传承的风俗。同时也告知所有的华族百姓,我们都是同出轩辕门下,增强向心力。”

董良颔首,向邦的建议非常合他的意。

让轩辕作为华族的祖先,使得华族以后团结融合整个东亚各个族群具有可操作性。

因为轩辕的时间足够久远,覆盖面更广。

《史记》中就说匈奴是黄帝后裔。不管是真是假,拿出来给那些百姓自己看,总还是有说服力的。

华夏那么多的古籍,不管正史还是野史,要证明东亚这旮瘩生活的民族是黄帝后裔,问题都不大。

这样董良立族名为华族,祭祀轩辕,采用黄帝纪年就能够形成1套体系。同时也为华族今后的扩张提供了法理基础。

【作者题外话】:这章不是很好写,有些内容存在争议,历史界都没有统1的说法。董王知道很多人会有不同的看法,好好提,千万别喷,董王脸皮薄。比如说儒教的性质,大家都可以讨论。读书是1种乐趣,讨论也是1种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