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家旌帜满河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文举公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若明没有记错,文举公入北海六年,教育大兴,令四万余众脱离黄巾军,此等功劳,举世无双。”
“因此,待平定了胡患,未来教化胡人,非文举公不能。”
孔融抬眼望去,在刘仁身边,有一俊逸青年,令他眼前一亮。
尤其是此人的话,以及刚刚吟诵的一首他从未听闻过的诗,让他如沐春风之余,更心生激动之情。
“可是南阳张知汉?”
张明再行一礼,不卑不亢回道:“正是在下,文举公也曾听过晚生之名?”
“哈哈哈!”
“岂止听过,简直如雷贯耳,实话说吧,老夫来这荆州,又被曹操调为南郡太守,为的就是见你一面。”
“没想到刚刚见面,你又给了我一个惊喜。”
“好一个‘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可惜不得纸笔,咱们快回馆驿,老夫要将此诗记下!”
看孔融抓耳挠腮的模样,不愧是性情中人。
同时孔融的话,也让张明心头一动,没想到对方已经被调为南郡太守,并且此行目的竟然是为了见自己。
看来《弟子规》和那三首诗词,在许都造成的影响力,比探报上说的,还要深远许多。
而这,就是文化的魅力!
张明心中大定,微微一笑,适时递上月英纸并一只毛笔。
看着眼前白皙无暇的纸张,孔融两眼放光,一边轻轻抚摸,一边喃喃低语。
“这是纸?”
“比左伯纸轻柔,白净,这纸,是何物?”
看似自相矛盾的话,彰显出孔融此时心中的震惊。
“文举公,此物乃是我改良左伯纸工艺所得,我称之为‘月英纸’,不久后,此纸必会风靡天下。”
“此地不是说话之处,还请文举公过府一叙,小子亦有事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