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争亡国,这是任何一个皇帝都明白的道理;然而平衡朝堂不使一家独大,这也是每一个明君所应做到的事情…想要平衡,就必须斗争;斗争与党争一字之差,期间之差距也甚小,如何在保持朝堂平衡的同时避免滑向党争?
这是对于皇帝来说最为高深的学问,古往今来没几个皇帝能够做得到,自诩天资一般的李承乾一个头两个大。
但既然坐在这个位置上,又岂能畏难而退、漠然视之?
他虽无什么横推寰宇的雄心壮志,却也不能任由朝堂积弊放任不管。太宗皇帝倾举国之力东征,几乎掏空了帝国每一座库府,承担繁重粮秣物资供应的江南更是怨声载道,虽然最终千难万难覆灭了高句丽,消除了帝国东北边疆最大的威胁,但直接的物资补充却几乎没有,其后连续两次叛乱更将帝国的“基本盘”关中地区打得稀烂,帝国根基摇晃、涉及飘荡,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若非山东世家损失惨重难以为继、江南有水师予以威慑,怕是偌大帝国就要陷入内乱,犹如隋末一般烽烟四起、神州碎裂。
身为皇帝,必须革新国策、变法图强,攻坚克难、迎难而上…
这个时候若是闹起党争,导致帝国风雨飘摇甚至大厦倾倒,他李承乾岂不是要成为李唐的千古罪人?
面对李承乾的斥责,刘洎有些无奈,他知道房俊在皇帝心中的地位无可比拟,却未曾想到其信任程度居然如此之高,不仅将军权尽数交付,甚至主动给房俊留下一道插手政务的缝隙,随时等着房俊更进一步完成“军政一体”的权臣之路…
只好说道:“陛下明鉴,越国公自然公忠体国,可若是此例一开,旁人效仿,岂不导致兵制涣散,种下祸患之因?京畿之地无陛下旨意或军机处命令擅自调兵,绝不可取。”
军队是帝国之基石,但也是一柄双刃剑,若不能予以束缚极有可能蜕变成为一头不可控之怪兽,必须戴上嚼子,否则若是随时择人而噬,如何得了?
军权肆虐,就意味着军方势大,此消彼长,自然文官式微。
李承乾略作沉吟,颔首道:“此次毕竟情况紧急、事出有因,事后朕会在军机处上提及此事,与诸位军机大臣商议,做出决断。”
刘洎很是憋屈,这个劳什子的“军机处”简直就是偷家的梯子,绕过政事堂直接由皇帝领导、向皇帝负责,连他这个中书令都不能参与其中,自然无法掌控,这种一筹莫展、有力难施的情况着实令人郁闷。
潏水之畔,无以计数的木桩钉下去、宽大是石料沉到河底,兵卒、民夫又就地取材运来泥土,终于将河堤决口之处堵住,两岸百姓发出巨大的欢呼。
房俊与千余兵卒自水中爬出,一个个冻得面色青紫、浑身僵硬,失温极其严重,即便是房俊的超强体质亦是面青唇白、瑟瑟发抖,更遑论他人。
马周早已命人生起篝火,在河堤下搭建了简易的防风棚子,王方翼派人回去军营取来衣物,兴教寺又送来几大锅姜汤,一众兵卒在棚子内脱下湿透的衣物,用热水擦洗了身子换上干爽的衣服,再一大碗滚热的姜汤灌下去,姜水的气味刺激得眼泪横流、鼻息通畅,损失的体力便一点一点恢复了。
棚子外用石块、青砖垒砌了一溜八卦炉,木材放入其中引燃,大锅置于其上,大块煮熟的肥肉切片放入锅中爆炒,待到香味四溢,再将各种切好的蔬菜放入翻炒,而后加水、加盖,旺火炖煮。
房俊则穿上一身寻常衣裳,坐在一个木墩上喝着茶,与一旁的马周聊天。
马周啜了一口茶水,叹气道:“二郎今日…有些鲁莽了,固然灾情如火,可随意调动军队参与救灾却是犯了大忌,陛下或许不会说什么,但免不了有人揪住这一点弹劾,任你圣眷如何优隆,但水滴石穿、绳锯木断,长此以往,必然与陛下产生隔阂。”
军权乃是大忌,任何时候都要置于一切之上,以房俊今时今日之权势、地位,纵然打杀了一位朝堂大员也没什么大不了,皇帝自会予以回护,可擅自调兵,却必然使得皇帝猜忌之心日甚,一次两次或许没什么,当长此以往岂能不埋下隔阂?
这种事就是要防微杜渐,纵然有调兵之权,也应当从根本上彻底杜绝。
房俊喝着茶水,笑道:“你以为我不知道?灾情再是严重,往太极宫内递一道请旨调兵的奏疏也不会耽搁多长时间…我就是故意的。”
马周无语,无话可说。
既然房俊早已知道这个道理却依旧我行我素,要么恃功而骄野心膨胀,要么另有所图故意为之,以他对房俊的了解自然不会是前者。
可房俊如此做又能有什么意图呢?马周只是略一思索,便猜到了房俊的真正用意,却摇了摇头,表示不认可:“二郎是想要以此手段自污?想法是好的,毕竟你现在的处境几乎可以说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应当谨防水满而溢、盛极而衰,主动与陛下保持一些距离,让陛下对你疏远一些是好事。但此举未免有些粗糙了,若是连陛下都看得清清楚楚,又岂能算得上自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