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就是姜老爷子的寿辰,张爱英一家三口来的不算是最早的,她也知道以自家的距离和脚程,便是想要赶上最早那波也勉强,但也不能太晚。
所以她一家一大早就出发了,并且,进城之后,他们就跟宋二牛分道扬镳了。怎么说呢,倒不是张爱英嫌弃拉驴车的,主要宋二牛那样拉货的板车坐上去实在是不体面,他们一家作为姻亲已经够给姜家丢面儿的了,就算姜家现在不嫌弃了,背地里也不知道有多少人讲究的,张爱英不想在姜老爷子的寿宴上还叫这种小事给人挤兑给姜家难堪,所以她特意在城门口不远处就租了辆马车,一路到了姜家门口才下车。其实要是没有那蛋糕,直接走过去也是可以的。
这时候已经有近的客人先来了,姜家大门口不说客似云来,也算络绎不绝。
如他们这样的人家,一个大院子好几道门,平常正大门也通常都是不开的,只有极为重要的日子极为重要的事情才会开正大门,就是迎客也不是什么人都能走正大门的。
张爱英之前带着两个孩子来,就没一次走过正大门,她当时都不清楚这些。21世纪的人哪懂这些讲究啊,说真的那越往后头大家都往高楼大厦住了,没到那个层次又有几户人家住得起那种豪华大宅,还分几个门的。普罗大众的年轻人到后头甚至连堂屋装修都给省了,主打的就是一个去客厅化,更别说分几个门儿啥的了。回来之后才听姜琬说他们走的那个什么门已经算是很重视的了,平时女眷进出都只能走哪个门啥啥的,像正大门,真不是随便能开的。这倒是让她想到红楼梦里林黛玉被父亲托孤到贾府,那也确实绕来绕去都没从正门进去的。
当时就把张爱英听得有点云里雾里,听到古人那些个讲究,说真的并没有什么不明觉厉或者自惭形秽的自卑感,只觉得有时候所谓的规矩和礼仪,纯粹就是简单直白的划分阶级的门槛而已,甚至就连文字也是。就她上辈子那个世界够好了吧?识字率能大大提高,除了国家发展越来越好政府推行义务教育,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建国初期就把汉字简化了。不然就繁体字那难度真的是很能把一些人从一开始就挡在门槛外的。
像今天是姜老爷子的寿辰,这正大门照样没开,倒是便宜了张爱英,反正还是从之前那个门进去就行了。
在门口迎客的是姜家二房的人,张爱英刚下车就见到了跟女客说话满脸堆笑的冯太太,身边一个是姜家大姐儿,也在熟络地招呼着小姐妹,倒是不见姜家二姐儿。
不过张爱英的关注也不在这上头,她往男客那边隐晦的瞄了一眼,没看清人的长相,只见得是一个中年男子身边还有两个年纪仿佛的少年郎,再听来客的称呼,心下也就有了数,想来这就是姜二老爷以及姜家两位年纪轻轻的秀才公了。
这门口迎客的竟全是二房的人,大房虽人丁稀少,但这种时候,也无一个人出来,张爱英心里就忍不住嘀咕起来。但见不管是姜琬亦或者来客,都对这些没什么奇怪的样子,张爱英也没说什么,面上更不会带出任何来。
这头,刚跟前一个女客说完,姜家大姐儿本要亲自领头引着一众女眷进去,二太太冯氏已经看到张爱英一行人,赶紧迎上前来,也把姜家大姐儿唤了过来,使了身边大丫鬟去给人引路,又跟人客气周到说完一扭头对上张爱英:“亲家到了,快快里面请。”又叫姜家大姐儿上来亲自招呼人进去。
她这一开口,门口还有好些个还没进去的客人也不由得跟着探头过来。
其实不少商户之流之前就见过张爱英其人了,毕竟是在县令夫人面前露过脸的,还能得县令夫人亲自介绍,别管里头是有些什么缘由吧,人家能走通何家的门路,那也是有些本事的。就是没见过的,商户之间消息最灵通,他们之间相互传一下,也差不多了解的七七八八的了。当然,风头过后,很多人家了解过后,觉得不过如此的,也没太把这乔家人当回事,更多人还是觉得姜家厉害,这不带着亲家都飞升了——迄今为止,外头的人还是普遍认为那些什么方子其实都是姜家女的嫁妆。结果就是这些人对姜家更热情了,尤其如今姜家待嫁的两位姑娘还是秀才公嫡嫡亲的姐妹,那不比那位嫁出去的姜三姑娘还有价值?
不过如今到姜家做客的还真少有商户,多数都是姻亲故交之流,哪怕姜家之前两代没落,可祖上的基业也没败光,更有如今两个年纪轻轻的秀才公。
眼瞅姜家又有了起势,便是从前一些久未走动的故交,这会儿也都来了,有点烧热灶那意味,但也不能说人势利眼儿,这世道就是如此,何况姜家两位秀才公说是未来可期,这不也还没有见到未来么?人家这时候开始走动结交,也不算晚嘛!
这些人就更多纯粹是好奇姜家这门姻亲的,毕竟他们之中也不乏想要跟姜家结亲的,好奇一下姜家的姻亲也不奇怪,万一真成了,那不也跟他们就沾亲带故起来了么?
之前只听说是个无赖的乡下泼妇,挟恩图报姜家迫于名声才不得不下嫁姑娘过去,有人说姜家知恩图报的,难免也有人心里嘀咕姜家这样太心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