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说不事生产的人,就是这样的,监察御史的御史们出身都不算差,一辈子也没吃过什么苦,五谷不分,对穷民苦力普遍没什么同情。
朱翊钧用力忍着笑,继续说道:“惯的他们!朕昨天给沈一贯下旨,让顺天府所有水窝子都不准给都察院送水,要水自己去担!海总宪终于受不了他们胡闹了,下令每四人一天,轮流挑水,挨骂的刘孔源负责监察此事。”
“啊?真的是,干点活也是好的。”张居正稍显困惑而后恍然大悟,这海瑞不是个好人啊!
让刘孔源监察,就是为了让所有的监察御史难受,刘孔源还要接着挨骂,只要这轮流挑水之事还存在一天,刘孔源就是那个始作俑者,而刘孔源挨了骂,肯定要狠狠的为难骂他的人!眦睚必报是官场常态,因为所有人都盯着,刘孔源也不能徇私,反而执行起来更加公正。
所以,海瑞他不是个好人,让事情处于一种巧妙的平衡之中,全部人因为捣鼓出来的幺蛾子事一起受罪。
海瑞都不稀罕管这些糟烂的事儿,贱儒聚集的地方,海瑞这个骨鲠正臣能做的也就是骂几句,他带着忠君体国的科臣,每天奔波反腐,哪有功夫帮这帮人,断这种啼笑皆非的官司?
穷民苦力不止一次证明,离开了势要豪右、乡贤缙绅这些在他们头上作威作福的老爷们,穷民苦力也可以活的很好,但作威作福的老爷们,没有一次证明,离开了穷民苦力可以活得很好。
连喝个水都显得无比困难。
“先生以为这件事最后会如何收场?”朱翊钧好奇老师父是怎么看这件事的。
张居正思索了一下,说道:“这个刘孔源估计要自己掏钱雇两个人去挑水,这大抵是最好的办法了。”
“先生说得对,朕这就下章顺天府,不得水窝子往都察院送水,只能由都察院监察御史自己去取水!”朱翊钧一听立刻一拍桌子说道:“不能让他们钻这个空子,绝对不能!”
张居正也只是笑,陛下真的很喜欢看热闹,可想而知,都察院的御史们上街挑水,是多么稀罕的一件事,大明京师街头巷尾,都要指指点点了。
“其实还有个解法,让刘孔源去找那个被骂的挑水夫,低头认个错,这事也就结束了。”朱翊钧说起了另外一种可能。
张居正摇头说道:“他不会去的,宁愿脱了那一身朝服也不会去的。”
“先生看得明白。”朱翊钧想了想,好像的确如此,刘孔源肯去道歉,那才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一样的稀奇。
“这个冬日惜薪司就不给都察院送煤了,也不送炉子了,让他们自己到惜薪司去搬,就这么决定了。”朱翊钧又想到了一件好玩的事儿,冬天送煤,惜薪司就是专门给各官署送煤柴的,一旦朱翊钧下旨停了,那都察院的御史就只能自己干活了。
若是御史弹劾沈一贯,挑沈一贯的麻烦,沈一贯只需要用三个字就把人给堵的哑口无言了,有旨意。
就这三个字,御史就只能生受这个气了。
朱翊钧就是把这个事情,当成个乐子说给张居正听,张居正听完也不打算干涉,有旨意这三个字,对张居正同样管用,大明街头巷尾肯定都是议论,谁知道会把这种事编排成什么样子。
朱翊钧和张居正深入沟通了关于这次灭藩的若干细节,是灭藩,不是削藩,是把封藩各地的王府迁徙回京,如同凤阳高墙一样束缚在十王城里。
还田是一件天大的麻烦事,比清丈麻烦了数倍的大事儿,张居正打一开始就不太想做,但事已至此,他也没有什么反对的必要了。
张居正判断,不会有藩王造反。
主要是陛下没有亲叔叔,一个都没有,道爷八子,就一个裕王府活到了最后,不是亲叔叔,藩王打清君侧的大旗,那就没什么威力可言了。
海瑞回朝,否认徐阶有从龙之功,就是从道爷八子仅剩先帝这件事上出发的,哪有什么从龙之功,道爷膝下就那么一个,不传位给裕王,传位给谁?景王大婚多年,一个不带把的都没生出来。
嘉靖中晚期的政治斗争的惨烈程度,可见一斑。
燕王、汉王,都是亲叔造反,这是因为亲叔叔是长辈,而且还是第一代的亲王,在财力、武力上都有一定的造反基础,眼下陛下情况是基本都是出五服的亲戚了,真的找亲戚,就要到明宪宗了,已经一百多年了,这名分不够。
张居正这么判断的另外一个依据是:藩王没钱造反。
造反又不是过家家,那随便翻翻身,就是天大一笔银子,造反可是把九族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亡命一博,这得重赏才有勇夫,况且朝廷强军刚刚讨伐板升归来,京营强悍无比,大明也册封了自天顺之后的第一个一等国公,这赏钱得更厚重,才能得到勇夫。
嘉靖年间因为兵凶战危,朝廷财用大亏,接连数次,道爷相继停罢郡王以下俸禄、营造王府、修缮王府银两、婚丧嫁娶给银,郑王府宫室十有七八都塌了,也没见修过,藩王们想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