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集《唯识三十颂直解》(3 / 6)

唯识三十颂 妙音0 5288 字 8个月前

说到第八识的存在。所以第八识的存在于否,这个地方就关键到整个大小乘的一个根本的思想。

在本论当中,为了证明有第八识的存在,虽然它微细不可了知,但是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了解:第一个是从教理的证明,第二个是从圣言量的证明,先从教理:在《成唯识论》当中提出了十个论点,来证明第八识的存在。

(二)证有本识

我先把它念一遍:

一、持种心。二、异熟心。三、三界趣生体。四、有执受。五、寿煖识。六、生死时心。七、缘起依。八、识食体。九、灭定有识。十、染净心。

这十个我解释其中五个,那么这五个你了解了,其实你要有一个了解,你就相信有第八识,那么你看看能够了解多少了,我尽量解释。

第一个、持种心

这个持,就是执持,这个种就是种子。就是说在我们内心的深处一定有一个心识,这个心识能够去执持我们善恶的种子。这个种子我们前面说过是一种功能,它能够把我们的功能累积起来,怎么知道我们心除了造业以外,还有能够保存的功能呢?

比如说我们今天打佛七,打佛七我们前面的三天,重点在于我们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所以要忆念弥陀的圣号。但是刚开始的时候,我们的心是散乱的,所以我们要念佛号很困难,因为妄想会排斥佛号,所以刚开始是带点强迫,不能念要他念,不能专要他专。我们这念心的本性是空的,它是可以改变的。你不断用这个佛号来熏习你的这念心。第一天过去、第二天过去了、第三天过去了,到了第四天、第五天的时候,你就发觉你的心识有明显的变化,你发觉你这念心,佛号变成比较熟境界,妄想变生疏的境界,虽然念佛也是有打妄想,但是这个佛号在心中运转的时候比较顺畅,不是刚开始那么的障碍。

这个时候我们回想一下,你为什么在第四天、第五天的时候佛号能够念得那么顺呢?当然这个不是上帝给你的,一切法是有它的因缘,什么样的因缘?就是说你刚开始前面三天的念佛的努力,你每天都在念佛号,那个专注的力量,一天一天的累积,到第四天的时候,专注的力量才真正的坚强。所以你第四天、第五天把佛号能念好,是因为你有前三天的努力而累积一种专注的力量,可见得我们内心当中,的确有一种保存善恶的功能。

你造善业如此,造恶业也是这样子,你刚开始造罪业的时候,刚开始还不太敢造,造杀盗淫妄的时候还有惭愧心,你造一次造两次到造三次的时候,惭愧心失掉了,你第四次的时候那是全心全意的造业,完全不踩刹车的。所以我们在起善念恶念都是点点滴滴累积的。可见得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一定有一个持种心,把我们不断的造善造恶的功能累积起来。

持种心到底是谁呢?

当然小乘的学者说,第六意识就可以持种,第六意识它一方面造业它一方面保存,这个时候唯识的论师就说:“第六识是怎么保存,第六识是生灭的。”这个小乘的学者说,第六意识它的第一念消失的时候,它熏习的第二念就把这个功能传给第二念,第二念消失的时候再把功能——就像我们接力赛跑一样,它把功能再传给第三念,所以功能就这样保存下来。虽然刹那生刹那灭,但是它在消失之前,它把功能传给第二念。唯识论师就否定这种说法:

大乘论师说这种说法是不能成立的, 第一念传给第二念,这是不能成立的。因为——所谓的熏习一定要具足和合性。

我今天在造业,我要把业力的功能传给你,这两个要同时存在。这个我们前面讲过,就是说你今天拿手帕,用檀香来熏习,手帕有檀香的味道,檀香跟手帕要同时存在,你不能够说檀香消失了手帕才出现,那么这个手帕怎么接受信息呢?你第一念在造业的时候,第一念消失了,第二念才生起。既然第一念已经消失了,第二念才生起,第二念怎么去接受你第一念的功能?不可能。所以一定是第六识在造业的时候,它的背后有一个不造业的心识在那个地方静静的等待,它不造业那干什么呢?它就是去吸收你所造善恶业的功能,帮你记录下来。所谓的持种心。

就是说一定有一个心识跟第六识同时存在。当第六识在造业的时候,它就把这个功能吸收起来。那么第六识造业的时候是哪一个在保存呢?因为第六识已经在造业,当然就是第八识。可见的在粗显的心识背后,一定有一个微细的心识就是第八识,它负责保存的功能,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异熟心

前面是保存业力,第二个是释放业力。当这个业力累积到一个程度的时候,第八识还有一个功能,把这个业力释放出来。

怎么知道有异熟心呢?

在《成唯识论》当中,这些大乘的论师就引用十二因缘来说明,大乘论师告诉小乘的学者说十二因缘是大小乘共许。佛陀不管在大乘经典,乃至在小乘经典,都说明了有情众生的生起的因缘,是有十二种因缘而生起。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也就是说为什么会有三界的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