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杀千刀的宋隐,在咱祖地每年贪两万两(2 / 2)

日子跟宋隐有什么关系?

“朱老伯,这话怎么说?”

宋耀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笑道,“你们跟我来。”

朱元璋疑惑地跟了上去。

宋耀带着他们,来到作坊区。

他对朱元璋介绍作坊的情况。

“我们村的作坊,涵盖了各行各业。”

“吃的糖、果干、肉铺,穿的有布庄、鞋厂、皮革厂……”

“你看,水泥厂就是我家的产业。”

朱元璋一边观察,一边思考。

“朱老伯,这么大的规模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吧?”

“你们当初是哪里来的多少钱投入呢?”

宋耀感激道,“当然是宋大人啊!”

“三年前,宋大人入股了这些作坊。”

“做出的东西,宋大人就派人来收购,统一送到沛县售卖。”

朱元璋不禁给宋隐的才能加了一分。

村民有了可观收入,老人得以颐养天年。

这舒服日子,胜过许多贫困地区的百姓。

“村里每户一年下来的收益也不错吧!”

宋耀点头,“种庄稼跟做生意的收入,每家都不低于五十两。”

朱元璋高兴地点头。

农户能有这么高的收入相当不错了。

外出打工的店小二,不过二两的月钱,两年都赚不到五十两。

留在家里种田的农户,收成更少。

朱元璋替他们高兴的同时,纳闷地问,“刚才听你提到入股,这是什么意思?”

宋耀开心解释,“当初我们没有钱,零星的作坊只够自产自足。”

“宋大人以银子入股,扩大作坊的规模。”

“然后作坊赚的钱,宋大人每年都按投钱比例分红。”

朱元璋明白了入股的意思。

只是很快察觉到不对。

“宋隐只投入一次银子,却每年都取走一部分作坊的收入?”

朱元璋觉得,宋隐占尽了便宜。

果然,接下来宋耀的话,让他差点吐血。

宋耀点头,“宋县令每年大概从作坊收成中分得二万两白银。”

“什么?”

“二万两白银?”

朱元璋肺都快气炸了。

这个挨千刀的宋隐。

如此偏僻的村庄每年都要贪墨二万两白银!

简直是天理不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