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8章 要抖起来啦(1 / 2)

怎么能不心动呢,何家大哥盘算着自己个儿手里的银子。

他能抽出五千两来。

只是这盐引,五千两能买回来就怪了。

他当即就跟张承平商量起来,问他们两兄弟能不能拿一份盐引来经营,大概需要多少钱。

张承平就跟他说,两万两银子买一年销售五万斤配额的盐引。

大周官盐的价格是三十五文一斤,五万斤的销售总价才一百七十五两银子。

但这一纸的盐引就要卖两万两银子,便是这般,还有的是人抢破头。

其实吧,大周的盐引一引是收六两银子。

但是架不住这底下的利益重,想要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于是,盐引这东西就成了盐政官员的敛财利器。

拿到了这五万斤配额的盐引,就只需要按照这个配额去大周朝廷的盐场买五万斤的盐去销售。

至于说你往这里头掺多少私盐……谁又知道呢?

比起官盐,老百姓更乐意买私盐,只要不打仗,不遇到天灾,官盐卖三十五文一斤,私盐才卖二十文一斤或者更低的价格。

官盐进价七八文一斤,然后朝廷征收重税,售价三十五文,起码有二十文是税收,卖一斤官盐能赚七八文的样子。

大周一年光从盐上收的税就是一百五十到两百五十万两左右,可见这个盐的销量有多吓人。

而私盐进价就是五文钱左右一斤,售价二十文不用交税,一斤盐能赚十五文文。

所以说搞这么一张盐引,并不是用来卖官盐,而是用这个作为保护伞,私底下偷偷卖私盐。

大周就没有不卖私盐的盐商。

“……从南边儿来的海盐,给咱们三文钱一斤!”商量到最后,张承平伸出三根手指给何家大哥比了比。

“大哥要跟我合伙,那就咱们一人出一万两。”

何家大哥想了想,咬咬牙就同意了,一万两抵些家产出去,再去亲戚朋友那里借一些,应该能凑够的。

一个人再咋滴一年也得吃上个两三斤盐吧?

云州府这么多的人,一年不吃个几千万上亿斤的盐?

他们就算是小配额,赚小钱,那一年卖个一千万斤的盐也是轻松,一千万斤的盐就能净赚十五万两的银子!

就算是卖不到一千万斤,卖个五百万斤盐也能赚七万五千两银子啊,两人再一分,一人三万多差不多四万两银子!

何家大哥这头自己个儿要投钱,就不能给张承平凑钱了,张承平其实也只是做做样子,毕竟他实在是拿不出两万两银子来,必须得找个人合伙。

回头张承平就将自家所有的产业都抵给放印子钱的,借了七千两银子,他手里能凑个三千两。

其实吧,他原本不用凑钱的,因为安蕊说给他拿两万两,可巧了,安蕊这话让安老爷听见了。

张承平为了表示自己不是个吃软饭的,看重的不是安蕊的钱,故而就跟安老爷拍着胸脯保证他不会用安蕊一个铜板儿的钱。

他会自己去筹钱的。

安老爷十分欣慰,说机会给他了,总要看看他有多少分本事,将来回到海丰行才好跟大东家推荐他不是。

何家大哥这头,把老婆的嫁妆卖了一些,又去亲戚朋友手里借,亲戚朋友问他干啥,他只说找了一门赚钱的大生意,别的就不说了。

他越是遮掩,亲戚朋友越是好奇心痒,加上何家大哥在亲戚朋友心里的形象是那种十分稳健的,他看好的生意基本都是赚钱,很少有赔钱的。

这下子,大家伙儿的心都活了起来,不少人就追着他要入股,何大哥不肯,不肯人家就不借钱。

于是何大哥只好勉为其难地收下亲戚朋友们的投资。

这下子,他手里一下子就凑了一万七千两。

谁也不会嫌弃钱多,毕竟买盐引就要两万两,后头买私盐还得要钱呀!

两人凑够了两万两银子,张承平就带着何家大哥去找安老爷,他们前脚将银子给安老爷,后脚安老爷就将盐引给他搞来了。

搞来盐引的同时,安老爷还给他介绍了一些个人脉,这些人脉以前都是庆瑞行下头买卖私盐的下线。

张承平小心翼翼地收起这份名单。

安老爷又说起私盐的事儿,说手上这批私盐想要的人太多了,这批卖完之后,下一批从南边儿运过来的海盐想三文钱买就不能够了,少说也得五文钱一斤。

他这么一说,张承平和何家大哥就有些着急,于是顾不得先去买官盐,就跟安老爷说他手上这批私盐他全要了。

安老爷手上有一百万斤的私盐,三文钱已经只需要三千两银子。

不过安老爷说需要交三千两的押金,这是海丰行的规矩,要等他们第二次进货,就从押金中扣除一千两作为货款,押两千两,第三次就变成押一千两,第四次就不用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