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新长安(2 / 3)

知汝之才,然奈何表中无名也。

当然这些也都是打趣的心思,实际上此三人皆被科举录名,皆有一展胸中抱负之地。

唯有…捏了捏眉头,刘备从面前书案的下面抽出来一张试卷,这封策论对答平平毫不出彩,但在试卷空白处写其名讳族氏,并言明欲赠百金以及千余部曲…

刘备摇摇头,看着封头已经被揭开糊名的地方写的“蒲阪著姓徐英”,冷笑了一声。

有了彼辈,这应当能过個好年了吧。

游楚则坦坦荡荡,谈及徐英时他有想过避嫌,但马上就醒悟过来这等仇怨略一打听就能知晓,刻意隐瞒避嫌反倒落了下乘。

至于玄德公不理之类的,游楚也并不怕。

如今大兄张既如今因为从平凉州之功,在左将军从属张飞麾下任和戎护军。

今日他又得授将军府将军府令史。

虽然两兄弟如今都算不上什么显贵,但也绝非是那徐英能随意欺侮的。

且看来日便是!

至于现在…摸了摸兜里大兄给的一把钱币,游楚脸上浮现出轻松的笑容:

当然是割三两肉,打一些酒,回去与大兄告知这个好消息!

以往入冬的农闲时节因为无事可做而且异常寒冷,往往皆有度日如年之感。

但今岁的冬日并不如此,或许是如今长安人口尚且不多的缘故,从汉中输送至此的煤饼显得犹有余力且价格低廉。

而太学更是抓住了这一段时间的机会,大搞教育。

在推行通识文字的基础上,给老农讲农学,给稚子讲经典,对妇女青壮来说,太学内已经的各类工坊教塾是更好的去处,这里能清楚了解到织造造纸等等的一些要领,并且能商定是否做工,只待工坊盖完就可上工。

本来太学内的助教做这些是不太够的,但好在那些科举不中者一时间也没要离开长安返乡的意思,这些人当中识字只是基本需求,于是大部分皆听了太学叫遣,成为这识字教育当中的一员。

实际上这本来也属于整个科举计划的一环,并且很快便如孔明所料想,参加过科举的考生们的入场,催生了第一个变化。

在太学并没有有意藏私的情况下,豆花的制取方法,松软馒头的蒸制方法,以及娇耳(饺子古名)的做法,都相当顺利流传了出去,并产生了第一批沿街叫卖的货郎。

只不过无奈的是如今长安余下的豆子并不多,豆花大受欢迎的情况下,大豆价格迅速走高,此前闲暇种豆的百姓莫名其妙赚了一笔。

于是很快便有人开始尝试用黄豆以外的豆子制取豆制品,孔明看着其五颜六色的样子还好奇尝了一下,评价是“能吃”。

最令孔明没想到的便是一夜之间,长安多了不少暖房。

好奇遣马忠打听了一下便发现,原因倒也相当简单。

从前汉起,冬日以暖房种菜就不是什么秘密,但对百姓来说冬日取暖活命的木炭尚且不够,哪有余裕去布置暖房?

但如今有了煤饼,燃时久,价低廉,兼之娇耳大受欢迎,其中所用的韭菜又是暖房当中出了名易种的,因此暖房忽然林立而起倒也不奇怪了。

只是据说如今已有好几人晕倒在了暖房,张仲景一边忙着探索那大蒜素,一边还要去察明暖房何以令人晕厥,相当忙碌。

而在这与昔日迥异的冬日节奏当中,最不适应的当属游楚。

此前因风仪问题举荐不得,只能看着兄长操劳而心生羡慕。

如今入了将军府,日日忙得鞋底都要磨穿,游楚反而羡慕此前优哉游哉的生活了。

就这般过了一月之后,有日回来便看到兄长在一人对着院子饮酒发呆。

“大兄今日归来这般早?”游楚好奇,自己这兄长如今领兵之余,还会去太学借书观看,文武都不想落下,可以说比他还要忙。

张既点点头,又仰头一盅酒下肚,淡淡道:

“我今日告假,去看望张将军了。”

“张将军…”

游楚第一反应就是张翼德,但旋即就觉得不可能,随即反应过来试探道:

“张儁乂将军?”

点点头,张既慢慢又倒了一盅酒,然后盯着杯子闷声道:

“明日腊八我便去提前探望,儁乂将军面多愁苦不言。”

“我想不明白,儁乂将军说左将军并未为难与他,只需曹…送信讨要,便自归还。”

“而儁乂将军家小皆在邺城,必不能为左将军驱使,许都如何能不管不问。”

游楚知道自家兄长的纠结,想了想便只能换个方向安慰道:

“如此想来,若明岁玄德公出潼关还旧都,大兄倒是省得与儁乂将军对垒,只需让那翼德将军再擒夏侯一次便是。”

言语辛辣,张既也不说话,只是又仰头干了一盅酒。

自己这个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