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2章 峥嵘岁月(1 / 2)

夏侯渊本打算出兵取回乐浪郡,没想到李源兄弟弑主,又自投罗网,直呼天佑大汉。

一面令夏侯尚引兵两千,持百济王印绶收回辽东各郡,于汉江扎营准备南渡,一面向陆逊报信,请他快速派兵进驻西安平,他还急着带众军往三韩建功立业呢!

此时陆逊已赶至襄平,公孙度投降,百济军溃败,太史慈派人晓谕各地,十日之间,辽东各地传檄而定。

陆逊派人请回阳仪、伦直,共同商议治理辽东之事,夏侯渊捷报送至,众人无不大喜,气势汹汹而来的五万百济军,在汉军面前不堪一击,灰飞烟灭。

阳仪大感欣慰,慨然道:“自此辽东悉平矣!”

郭昕也长出一口气,起身向陆逊致谢:“吾一时救兵心急,引狼入室,险些铸成大错,所幸有陆都督早到辽东,保护境内,否则吾为千古罪人矣!”

陆逊慨然道:“逊不负圣恩,终于平定辽东!我主再兴汉室,还需多仗诸位治理境内。”

夏侯霸忧心道:“这李源兄弟既然已归顺,家父不借此二人之力平定三韩,反将其诛杀,与陛下仁德背道而驰,恐天子不悦!”

太史慈也道:“李源、李飒虽非良人,何不留下,以为牵制百济?且到时能借彼之名,收三韩之地,事半功倍。”

“二位此言差矣!”郭昕却道:“据我所知,此二人所谋甚大,恐不甘居于人下。百济犯境,这李源实为罪魁祸首,又用卑劣奸计杀害仇首,此等恶贼留之必为大患。天子虽仁厚,却向来杀伐果断,对此等忘恩负义之辈绝不姑息。”

陆逊也笑道:“陛下若知李源身世及其行径,亦当将其诛族!况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夏侯将军既奉旨平定三韩,有开疆拓土之功,自有生杀予夺之权,尽将三韩之地交付令尊,区区李氏何足道哉?”

夏侯霸寻思片刻,起身离座,向陆逊拜道:“末将奉旨支援,才到辽东大都督便安定境内,千里而来未尝一战,在下愿从家父征三韩,望都督恩准!”

陆逊大笑道:“正所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夏侯将军有建功之心,吾怎好拒绝?”

太史慈也道:“三韩地盘不小,我正愁妙才将军兵力不足,你若愿去,最好不过。”

陆逊遂命夏侯霸领兵五千助阵,将俘虏的百济军一并放回,宣传大汉政令,将李氏谋害仇首之事告之八部,一旦百济内乱,必会引起三韩震动,便可见机行事。

当日众人在襄平设宴庆功,文武尽情欢宴,陆逊暂命卑衍、伦直、杨祚三将分置各处守军,阳仪与郭昕父子选拔官员,治政安民,汉军暂时分派各地帮助百姓屯田,只等圣旨封赏到时,便可退兵。

……

七月的中原骄阳似火,洛阳城外阡陌交通,麦浪滚滚,城内车水马龙,熙熙攘攘。

中元之日,洛水岸边无数人点灯祭祀亡灵,皇宫明华殿外,百官侍立,天子刘琦也祭祀天地,僧道两家摆设水陆道场,为季汉祈禳国运昌盛。

原本这场盛会定在年初,是刘琦专门为左慈准备,宣扬道门功德,赐金鼎一套,封为宣汉天师,以奖励其在少室山做出的贡献。

圣旨降下,左慈却再三不肯受,躲在少室山中不见踪影,虽说嵩山无多大,但如果刻意躲藏,找人无异于大海捞针。

刘琦向诸葛亮求计,孔明献欲擒故纵之策,让刘琦先表示无奈放弃,不勉强道长,果然左慈闻讯又等了半月,悄然离开准备回昆仑山,才被马谡带人请至宫中。

左慈埋怨刘琦天子金口玉言,竟出尔反尔,刘琦却不与他计较,在御花园推心置腹,告知他此次刻意再提升道教地位,不为国运,亦不为己,而是为传扬华夏文明做准备。

自古帝王无不想开疆拓土,但治民化育却是个大难题,西域反复背叛,如今更是自立为国便是先例,唯有以宗教先行,外儒内法,认可共同的华夏文明,方为长久之计。

左慈却以自己是闲云野鹤,不敢妄议国家大事,加之修行全在自身,能否成功全靠机缘,大道自然,不可强求为由推辞。

刘琦又以佛教相比,人家不远万里到中夏来传经,白马寺传经两百余年,梵经于民间传播开来,就是那翻译经文的安世高、支娄迦谶将来也会成为一代宗师,受后人香火。

感叹道家整日闭门自守,修道之人云游逍遥,迟早要被佛家压制,现在逍遥自在,将来弟子们便是孤魂野鬼,四处游荡,无家可归。

左慈虽不大认同,但看刘琦一片诚意,身为天子日理万机,还专为道家考虑,又能化育百姓,弘道传教,确实是莫大的功德,盛情难却,只好勉强答应下来。

不过他毕竟年岁已高,打算回昆山炼丹羽化,无意功名,将来弘道之事,交给弟子葛玄主持。

此时南方已有张鲁在传教,张鲁又派次子深入交州,与士燮合作,北方有葛玄,左慈如果能回昆仑命弟子下山在西域传教,便可完成初步布局,二人彻夜长谈,将日期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