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 银封到了(2 / 3)

我的公公叫康熙 雁九 1582 字 7个月前

宁缎最厚,每一根经线,需用丝三万多缕,是杭绸的三倍…”

说到这里,他指了指身上补服道:“臣这件衣裳,就是宁缎…”

九阿哥看了两眼,点了点头。

宁缎却是比其他料子厚实。

他的冬吉服、冬礼服,也都是宁缎的。

“若是在江宁本地设织场,招募千名织工,织西洋绒呢料子,所需抛费大概是多少?”

九阿哥问道。

不是不能在其他地方设场,而是没有那么多熟练的织工。

虽说工艺不同,可是大同小异,学起来也比外头的人快。

外加上配套的织机工艺,染色工艺都是成熟的,在江宁设新织场,更为便利。

曹寅露出意外来,他犹豫了一下,道:“奴才当年刚到江南,也叫人留意过西洋料子,那不是丝织物,材料似羊毛,还比羊毛细软,染色也与绸缎不同,恐难织成…”

九阿哥赞赏的看了曹寅一眼,道:“是羊绒,黑羊身上绒毛…”

曹寅沉思了片刻,点点头道:“原来如此,怪不得西洋料子,厚的毯子如同羊毛毡,竟是异曲同工;还有轻薄软糯,似绸非绸的,应该也是先织绒线,再织成料子!”

九阿哥拿了纸笔,随后画了一个圆球,标注出英吉利、法兰西、意大利的大概位置,带了兴奋,跟曹寅道:“他们比大清更往北,需要这些厚料子,咱们造出来,从广东海关出口,卖给他们去…”

曹寅听了,却是踌躇。

“九阿哥,若是官造,还是要以进上为主…到时京城也好,蒙古各地也好,怕是需要数量也只高不低。”

九阿哥蹙眉:“那加大产量呢?”

曹寅道:“怕是三、五年之内,无力外供;三、五年之后,到底如何,还要请皇上定夺。”

什么是“内造”?

不仅是工艺,还是体面。

市面上不许流通。

只作皇家专用,这种料子赐下去才彰显皇恩浩荡。

九阿哥心里算了下经济账,要是归在内务府帐上,采购的价格平平;要是直接划到海关,价格翻上一、两倍,皇父也会有所取舍。

九阿哥道:“谢曹大人提点,爷记下了。”

曹寅就是在内务府露个面,京城还有亲朋故旧要走动。

他这次回京觐见,主要是为了明年南巡之事,因此在京城的日子不多,还要赶回江宁。

等到曹寅离去,何玉柱才拿了礼单过来。

是年礼。

荷包八对,绒花八盒,折扇八柄,银八封。

这是在常例上翻了一番。

之前的内务府总管说起来是上下级,实际上也是同僚。

这次的总管换成了小主子,要是如常例,就慢待了。

东西都不占地方,随着礼单直接留在内务府衙门。

等到九阿哥从衙门回来,就直接带到了二所。

这只是开头。

明天就是腊月,内务府年礼陆续到了。

九阿哥忍了得意,终于有些养家糊口的感觉。

舒舒看着一筐的东西,若有所思。

九阿哥已经叫何玉柱拿了一封银子打开。

如今这一封银没有定数,三、五两的也能叫一封,三、五百两的也能叫一封。

里面装的是几块银饼子,一封正好是一百两。

九阿哥挑挑眉,还算是满意。

舒舒已经打开剩下几样。

荷包极精致,直接走礼都体面。

绒花绚丽,怪不得深得富察皇后喜爱,看着栩栩如生,比其他饰品样式更丰富。

至于折扇,倒不是曹寅愚钝,送不合时令的东西,而是这个是江宁名物。

竹木为扇骨,绫绢为扇面,也是江南的贡品之一。

看着剩下几样,九阿哥露出不足来:“还以为会有云锦、玄缎这些,正好给你做春装使…”

舒舒笑着说道:“今年爷就别指望这些了,等咱们搬出去再指望吧…”

九阿哥随即明白过来。

这就是住在宫里的不便了,收礼都收得不畅快。

舒舒让小椿将荷包、绒花、折扇三样登记入库。

这几样宫里不缺,可是对外走礼却是极体面。

九阿哥算着日子,道:“汗阿玛的赏银到底什么时候下来?总要在封印前下来吧…”

按照规矩,京城各衙门腊月二十封印,正月十九开印。

算是放了个年假。

他之前盼着那笔银子,现在想着内务府下属的年礼,就没有那么急迫。

他跟舒舒道:“咱们给岳父岳母的年礼,要不要也预备几封银子?”

他还记得舒舒出嫁之前哭穷之事,还有就是都统府那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