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第一届科举结果。(1 / 2)

望着这些名单,董武轻叹一口气,随你对一旁随军而来的伊籍说道:“安排一下,将蜀地的一二流世家迁徙到蜀地。”

“其次,将三流以及一下的世家大乱,支脉与主脉分离,安排至各县。”

这是董武制约世家的手段之一。

支脉旁系,其实在世家之中待遇并不好,就如同庶子,如果是有才能者,方才会被主脉挖过来培养。

可这些人,大部分都是普通人。

所以有些是在太过平庸的就成了平民,不过待遇还算可以,不用自己干活,有专门的农奴帮他们耕种。

而他们只需要依照家族定下来的规矩上交那一部分即可。

可以说,如今大汉真正的平民就是这一类,至于他们之下,就是贱民、奴等。

让他们分散,一是可以分散世家的力量,二是可以利用他们组成县商贾,组成县与县的经济来往。

毕竟每个县都有自己不同的东西,所以需要他们来完成这一条接着一条的商业贸易网。

再配合新定制商法,这样才能使世家无法彻底垄断商业。

董武深知,垄断的可怕。

所以在某些行业,都是以国营为主,地方小商为辅。

只要控制这些民之根本,至于其他的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尤其如今长安炒的沸沸扬扬的乌木与梨花木。

价格是一天比一天高。

董武可在其城,这是都是富人玩的东西,平民可不关心。

而且他还趁机成立了一个交易所,收取交易税。

不良人又能替他配合府衙的捕快抓拿偷税漏税。

重则抄家,轻则罚款吃牢饭,给维护城区建设添加免费劳力。

所以董武这边基本没有死刑,也没有什么另人致残的重刑。

唯一的刑法就是充当免费的劳力,尤其是无期徒刑,基本就只能累死劳动之中。

服刑人的劳作,百姓基本都能看见,所以他们也知道一旦进去了会怎么样。

而且并非没有死刑,想一些故意杀人等重刑犯人,基本在高强度的工作区域活活累死。

董武不是什么圣人,只是想让这些原本该死的多活一段时间,充分榨干他们的剩余价值。

尤其是这个因为战乱而导致人口减少的年代,更是如此。

现在将这些世家主脉弄到长安。

一是董武想再扩大长安的规模,二是想以长安为中心,建造一个经济体系网。

逢纪这个工部尚书领着一群流民修建关中县与县之间的直道就是为了这个。

以长安供养整个关中!

长安人口地少,自然需要外供,这一来便能带动周边郡县的产物。

而且由于西域直通数条直道,让关中地区与西域的来往变的密切起来。

西域的产品,现在不但供皇族,董武更是直接舍去了这一点,直接下放,日后皇宫有需要,便去街上采购便是。

整个长安就是关中的服务对象,人口基础越大,那需求就越大。

这些世家有钱有本事,对他们来说,赚钱并非什么难事。

尤其是各地商行的组建,给了一些势力小的郡县一个不错合法抱团取暖的机会。

董武将这些世家拉倒长安,刚开始会有些不是,不过对于底蕴深厚的他们,硬抗一两半载,那一年问题都没有。

再说董武还会给他们政策福利,如果这都看不下来,只能坏他们命运不济,实力不行。

如今的世家,可以理解为一个个中小型企业。

荆州那边的防守,董武交给了赵云、徐晃。

成都这边他给了李严。

毕竟李严在成都多年,有李严配合,那他对蜀地的改革也轻松许多。

不过董武给他做事的人,皆是长安培养出来人才,比如第一届科举的进士袁尚。

当时董武看到进士名单里有袁尚,也是一惊。

不过想一想,袁尚能考进来也不是什么稀奇事。

毕竟他可是袁绍最喜欢的娃,若不是文武有才,以袁绍的秉性,应该不会偏爱三子。

当时董武说过,科举这些人也能赶,所以考官并没有阻拦他们。

既然袁尚考上了,自然要安排官职这不蜀地就需要。

科举的公平,董武很放心,这一次监考是蔡邕、蔡琰、刘艾、徐庶、贾诩还有老将军朱儁。

这些也就蔡邕与刘艾出身名门望族,其余几个都是寒门子弟。

不过这次科举因为是实验成果的一次尝试,而且又是董武登基后。

时间有些仓促,所以只让关中与并州、凉州三地的文人赶考。

虽有许多不足,但也是一次不错的尝试。

为下一次科举弄来了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