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红了眼眶(求月票)(4 / 7)

东西,本来就是工业领域的巅峰艺术品,里面代表了很多远超这个时代的高端技术。

而且背后还需要有很多超强实力的技术工人,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制造出这样超高要求的数控机床。

反正就目前全球的工业水平,能够制造出来这样的超精密数控机床,估计也只有内地了。

为什么?

因为只有内地有这样的技术,不说其他了,光是数控两个字,就足以难住华盛顿和莫斯科了。

因为数控这里两个字代表了计算机水平,而这则是振华研究所的强项,这倒是没什么好说的。

毕竟从六零年开始,振华研究所开始在计算机领域发力,这么多年下来,在计算机领域已经走到了领先世界二三十年的技术水平了。

除此之外,超精密加工技术是适用于大批量生产的高效高质量、低成本、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

而影响超精密加工精度的主要因素包括超精密机床、超精密加工工具(刀具、磨具、磨料等)、超精密加工工艺、被加工材料、夹具、在线检测与误差补偿、超精密加工环境(包括恒温、隔振、洁净控制等)。

从这些方面也可以看出来,想要制造出超精密数控机床,需要突破的技术很多很多。

几乎可以说是需要将各个领域的最新技术成就集成起来,才有可能实现超精密加工。

那么这一点,以振华研究所在内地科学界的地位,自然还是可以实现的。

将全国最顶尖的那些领域内的七八级技术工人,聚集到振华研究所,就为了研制出超精密数控机床,光是弄成这件事儿,就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和精力。

如果一直有陈国华帮忙压制着,那么这还不算是什么难事儿。

可关键是,陈国华他太忙了。

导致章济川、薛晋权、陆子敬他们每次都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来跟这些七八级技术工人沟通协调。

年轻人嘛,跟那些老年人进行沟通的时候,总是会有代沟的。

在这个时代,能够成为七八级工人的老师傅,哪个不是四五十岁的人?

也因此如此,沟通成本就很大,浪费了不少时间,这也是拖慢整体研发进度的原因之一。

现在陈国华是有时间,但他不可能还有时间跟那些七八级工人面对面地沟通啊。

所以,等下会议结束之后,剩下的事儿,还是需要章济川他们来搞掂。

“好了,这就是你们要问的超精密数控机床还有没有其他问题?”

扫了一眼实验室墙壁上的大钟,陈国华这才发现,已经中午放饭时间了。

看着还在举手想要提问的赵菊生,陈国华不由感慨:真的是问题多多啊!

一块透镜罢了,背后涉及到了诸多的技术难关。

搞掂超精密数控加工机床之后,又还有高精度的检测装置,同时还有一个最为难以通过的难关:打磨透镜。

甭以为有了这么牛逼的设备和装置,就可以高枕无忧了,随时都可以打磨出符合极紫外光刻机要求的透镜了。

没那么简单!

要知道,极紫外光刻机需要的透镜,精度之高,前所未有。

只因为极紫外光刻机需要通过精准控制激光器,连续两次照射滴落的液态小锡球,才能够得到波长十三点五纳米的稳定极紫外光。

可是这时候的光源并不能直接拿来使用,还需要经过一系列发射镜片不断地矫正,才能成为可用光源。

在每次反射的时候,都会增加误差,这就要求镜面的平整度极高极高,必须比光刻尺度还要低上一千倍。

可怕的数据要求!

同时,对每块透镜的位置、姿态、间距都有严格的要求,比如位置误差必须小于一纳米。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还必须要尽量消除光损失而产生的热量,以防止热变形从而影响光路。

即便如此,极紫外光在通过这些镜片时,仍然会有大约百分之三十的吸收率,最终真正用于光刻芯片的光强大概也就只剩下百分之二。

因此,在整个透镜的制造过程,从制造透镜的超精密数控机床开始,再到最后的透镜放置等,那都是有一套极为严苛的技术流程。

这就是为什么当初,陈国华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极紫外光刻机非常难以制造复刻出来的原因之一。

同样的道理,陈国华也想将量子芯片、量子纠缠传输技术等拿出来,可问题是,以现如今内地的技术积累和人才积累,怎么可能做得到呢?

都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个道理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半天时间过去,等到陈国华来到饭堂的时候,已经是临近下午两点的时间。

章济川他们那群人是真的不怕肚子饿,说什么也要解决他们的问题,才愿意放陈国华离开。

当天傍晚,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