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钱!钱!钱!(3 / 4)

盛唐挽歌 携剑远行 2935 字 8个月前

如果这个人很重要,那么不可能之前自己这个官场老油条没有听过。

如果这个人不重要,那么也不必强调让自己这个前任刺史亲自交接账册。按以往官场的路子走便可以了。

圣人这个命令,有点让人看不懂啊。

“等着杨钊来好了。”

郑叔清无奈的摇摇头。

宦海沉浮,很多时候都是身不由己。表面上看起来风光,但实际上背后的种种风险,当真是一言难尽,不小心应对都不行。

真要说起来,当官是一件很烦的事情。

可是,他却必须要当这个官!一步都不能退!

郑叔清家在荥阳当地,有大量土地,还开了埠口,沿着运河岸边不少的商铺,可谓是家资巨万。这些利益都需要官场上的郑氏子弟保驾护航。如若不然,不出十年,他们所拥有的一切,就会被新权贵吃得骨头渣子都不剩下!

这是一个不进则退的故事,当事之人,别无选择。

郑叔清虽然“两袖清风”,但生活上却是奢侈豪放,从来不操心用钱的事情。

因为那些钱都是家中供奉给他花销的,并不需要他向朝廷公款伸手,那样既愚蠢又危险。

当官嘛,自然有利益输送,有官场应酬,没有钱怎么可以呢!

跟同僚们出去喝酒要钱,举办文会要钱,衣食住行要维持官场的体面,每一样都要钱!当然了,这些钱,不能去拿朝廷的。拿了就是“贪官”了。

“做官难啊。”

郑叔清感慨叹息了一声,随即将官府给本地富户打的欠条装到了一个盒子里,然后准备私自带走,送到长安交给李隆基。

这是当时基哥催促他改建华清宫,他以官府的名义向本地富户借贷的欠条。

把这个给圣人,证明自己已经尽力了。至于下一任刺史,嘿嘿,给他找点乐子。

郑叔清嘿嘿冷笑了一声。

他很想知道下一任刺史向圣人告状的时候,圣人是什么表情。

既然当官是受苦,那为什么要自己一个人扛呢?给下一任也加点担子吧!

……

药泉这个名字很陌生,但是它在后世还有个名字,便是大名鼎鼎的“月牙泉”!

这里三面环山,是为鸣沙山。

月牙形的潭水位于其间,潭水底部有活泉,清可见底,还有鱼儿。

乃是敦煌这里为数不多的休闲度假之地。

中枢来的官员,把监造莫高窟的“招待所”也选在这里,只能说这帮官僚真踏马会享受,再怎么艰苦的环境,也绝不委屈自己。

“在药泉这里行舟,真是惬意啊!”

月牙形的深潭之上,方重勇正在划船。

而豆卢军军使王思礼,正坐在他对面,皱着眉头,无暇欣赏美景。

方重勇竟然被朝廷正式任命为沙州刺史,这是王思礼怎么也没想到的。当然了,木已成舟,此事没有更改的可能。不过方重勇心里非常有数,他并不是当刺史的料。

所以方重勇很“识趣”的将沙州的政务,分成了三块。

军政这一块,比如说归刺史管的兵员、军粮补给之类的活计,让王思礼派专人来对接。方重勇只当一个“盖章机器”。

本地民政这一块,由州司马处理,方重勇依然是“盖章机器”。

本地贸易与商业这一块,由沙州长史处理,只是每一件大事方重勇都会亲自过问并参与。

他几乎变成了一个甩手掌柜。

没办法,如果自己不懂,就要知道逼数,不要强行上去装逼。方重勇很明白自己的斤两,本地纷繁复杂的民政和军务,他是搞不定的。

不过,既然是刺史,而且已经转正了,那必然要处理大事。特别是地方与朝廷关联的大事。

比如说现在,他与王思礼便在商议一件事关豆卢军存亡的大事。

“朝廷没有供给今年的春衣,而豆卢军还超编了三千二百人。为之奈何?”

王思礼皱眉问道。

打仗他行,搞钱他不行!不发军饷,豆卢军要哗变的!

“朝廷这么任性么?”

方重勇疑惑问道,这件事他刚刚听说。

天可怜见啊,这么对边镇丘八,以后中枢那些人,被打死真别怪人家新账旧账一起算。

“使君有所不知,边镇虽然从不拖欠粮秣,但拖延军饷发放乃是惯例了。现在这次,是……补去年的冬衣啊!”

王思礼苦笑道。

卧槽!

方重勇心中咯噔一声暗叫不好。

怪不得前任王怀亮要挪用府库发军饷被收拾呢,原来是拖欠得太多,搞得边军都要哗变了!

他去看望王怀亮的时候,对方虽然在坐牢,却是面带笑容,精神极好,丝毫不觉得倒霉。

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