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工业与新的博弈(1 / 2)

家祖左宗棠 白社桑落 1635 字 2个月前

工业国和农业国之间的差距往往超过大部分人的认识。

磺胺类药物出现仅3年不到,哪怕是列强吊车尾的意大利和俄罗斯都已经能够做到规模生产并配备军队等重要单位。

而作为当今世界上唯11个还有较大规模战争的国家,俄国的战场充分证明了磺胺药的价值,士兵的死亡率和感染率大幅下降,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已经到了足以改变战争的地步。

在世界经济最繁荣的两年里,这些药物的发展也如经济1般,制造销售1路走高。

在1924年,全国人均寿命只有50岁,而到了1928年,人均寿命已经增长到了53岁,并且还在继续增加。

同时,医疗普及带来的人口增长也越发的迅速,1910年中国本土总人口49亿,1920年,中国本土总人口62亿,而到了1928年,主流均机构预计1930年本土人口将增长到78亿,联邦总人口将增长到85亿。

在2十年间,中国增长了29亿人,而美国增长了3000万人,其余各国人口增长均不值1提,俄法德等国则因为战争和革命都有较大的倒退,尤其是法国,其在战前就已经基本失去了人口增长的能力,战后自然就更不必说了。

在人口的增长的同时,中国的工业能力也在进步,但许多工业也都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就各主要轻工业门类来说,在中国的工业产值中占到了56,而作为轻工业的领头羊,1927年,中国的原棉消费突破了255万吨,棉纱产量则达到了210万吨,均远超过美国与英国本土之和。

而得益于这个8亿人的恐怖市场,尽管在世界棉纺产量剧增的情况下,各国的棉纺织业竟都还有着1定的进步。

另外,在传统优势行业,如丝绸行业,中国更是1家独大,在中日开国之前,印度占据了90的份额,但等到1870年左右,这个数字已经急剧萎缩至05,市场上也就只剩下中日意上演3国演义了。

甲午之前,中国的丝绸1路走低,从70年代的接近60跌至80年代末的不到50,其中最主要的影响还是市场定位没做好,或者说根本没做,彼时日本的丝绸既没有质量优势,也远称不上有工业优势,但日本人则是占到了时代的风口。

当时中国丝绸行于欧6,欧洲市场除了自产,几乎为中国垄断,而日本丝绸只能出走美国,结果美国工业能力爆炸增长,丝绸消耗成倍的往上翻,1880年代美国的丝绸消费量仅1900吨,而到了1890年代后期,美国的丝绸消费已经是法国的两倍了,日本由此赚的盆满钵满。

等中国丝绸行业反应过来的时候,大清都亡了几年了,那时候美国的丝绸消费量相较于1880年时已经翻了十几倍了,而法国仅增长了200吨左右!

除此之外,还有中国国内市场不行的问题,导致中国的丝绸行业几乎没有什么回转的余地,中国丝绸行业没有下沉,日本9人即有2件丝绸衣服,而中国则35人才有1件。

不过,在左念微的指挥下,江浙1带的1些商人早在1890年便将注意力放到了美国市场上,以湖丝取高端,以华南丝取低端,同时加快丝绸行业的工业化,并组织人手改良蚕种,再加上中国的蚕茧收购价比日本低20,出口价格又高20,很快就将日本的丝绸行业打倒。

1918年,纯白雪亮的新种湖丝每公斤421美元,色泽稍差的旧种湖丝每公斤412美元,淡黄色的旧种华南丝每公斤318美元,而灰白色的东洋丝的生态位则已经被近乎白色的新种华南丝取代,高端行业唯有意大利丝能与新湖丝1战。

结果,1战爆发了,紧随其后的意大利革命让意大利丝彻底出局,至此丝绸行业近90的份额都归中国所有。

同时,从1916年开始,国内的丝绸消费也在国家的倡导和经济的增长下迅速攀升,虽不及美国人手1件的程度,但也能做到每家每户都有那么1两套了。

而相比于轻工业的繁荣发展,钢铁、煤炭等重工业支柱产业和汽车、电力等新兴重工业产业则受限于城市化的发展,依然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仍在追赶的道路上,但从总量上来说,中国的重工业总产值已经是世界第2了。

在这其中,比如石油行业就属于天追着喂饭吃,美国的产能太恐怖了,仅本土产能而言,是中国的1百倍,俄国的十倍。

其中差距较大,但仍能接受的,就比如钢铁、铝材、酸、发电等,两国之间虽有着35倍的差距,但并没有真正的不可逾越的鸿沟。

两国之间真正的差距是汽车、航空、机床等高科技行业,这其中确实是有着技术和产能鸿沟的,就以中国最短缺的机床行业来说,中国年产机床3万5千部,多以小型机床为主,性能相对落后,造价也更为高昂,每年都需要从德国和美国进口先进机床设备1至两万部。

而这1类工业的发展突破也是作为困难的,因此中枢非常重视德国方向,并试图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