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晋是一个儒门的儒生。心中最大的梦想就是能效仿先贤将儒家思想推广,发扬光大。
对于嬴政,张晋心中是极为反感的。
我儒家学说享誉天下,到哪里都是受人尊敬,结果你嬴政倒好,对我儒家嗤之以鼻?不为之重用?
昏君矣!
而嬴政的种种行为在张晋看来就与儒家推崇格格不入,秦法严厉,与儒家的以仁为核心的思想有着巨大的冲突。
秦举国好战,灭六国,杀人无数,此乃暴秦,嬴政实乃暴君!
至于为什么对大秦意见这么大还依旧在朝为官,张晋自然有自己的原因。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正是因为在法家的治理下大秦如此暴虐,这才有了我儒家的用武之地,我张晋便要将儒家的种子撒入大秦的每一个角落,教陛下做人,让这暴君明白明白,何为圣贤之道,何为大同社会,什么叫做天下为公!
想到自己的崇高理想,张晋挺身而出,面对嬴政以及百官的审视面色从容,凛然无惧。
在听闻嬴政居然让一个六岁孩童上朝,而且是上大秦一统之后的第一次大朝会这样庄重的场面的时候,张晋本能在心中就是反对。这不符合礼法啊!而在听说嬴政居然还要赐座的时候。张晋当即就再也忍受不住了,直接挺身而出。
.......
“哦?朕此举不妥?有何不妥?”
嬴政看到出来的是个儒生的时候心里瞬间就不爽了。
本身对于儒家嬴政就有抵触情绪。
试问,一群人天天聚在一起或私下或明面上骂你,一口一个暴君,一口一个暴秦的,张嘴就是草菅人命。开口就是不够仁德。身为帝王,焉能对这儒家有什么好感?
总体总结就是儒家的儒生因为不受大秦重用所以就不断抱怨,不断发牢骚,而这些话无一例外全都落到了身为皇帝的嬴政耳中....
本身就感觉这儒家华而不实没有屁用的嬴政,心里对儒家就更反感了。再加之扶苏天天在耳边叨叨叨,一口一个仁政,和自己唱反调,嬴政更是不胜其烦。
嬴政强忍着心中的怒意,脸上挂着渗人的笑容,看向张晋。
熟悉嬴政的人都知道,天子将怒。
百官齐齐不言,文武全都不吭声了。
而此时的张晋却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义正言辞地说道:“陛下,这当然不妥!”
“让皇孙上朝本就已经不合礼法,又平白赐座,敢问皇孙有何功绩?这天下难不成就能容陛下肆意妄为吗?陛下将文武百官置于何地,又将礼法置于何地?”
“将军为国征战陛下未曾赐座。丞相为国操劳未曾赐座,老者年迈如今尚在殿外站立恭候,陛下何以让皇孙就坐?这是什么道理?”
张晋喝问。以儒家‘礼’之道阐明,首先六岁皇孙上朝本就与礼法不合,其次没有功绩,纯凭喜好赐座,非明君所谓。
张晋义正言辞,目光如炬,面对嬴政也没有半分退让。
甚至他都无惧生死。能在如此重大的场面上展示儒家之说,我张晋,死而无憾!
而此时因为张晋的这一番话,嬴政的脸色已经彻底阴沉了下来....
......
与此同时。
随着张晋的这番话,大秦百官齐齐变了脸色.....
你大爷的竖子!安敢欺我!
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这会儿都被张晋的话给吓得不轻。
好家伙,我搁着什么事都没干呢,就被你拿来举例子了?
“哼!”
嬴政冷声一声,目光不善看向王翦。
王翦如今已经是大秦自白起之后,威望最高的武将了,如蒙恬蒙毅,李信等都得往后站一站。特别是在灭楚之战后,王翦名望在武将之中稳稳压在了最上端。
“王将军,看来朕未能给你赐座,有人不满啊。”
王翦脸皮抽了抽。心里已经把王晋这家伙的十八代祖宗都给翻来覆去骂了无数遍。
王翦不光拥有卓越的军事才能,更是深谙明哲保身之道,他深知自己在军中名望过高,所以干脆手里不掌任何兵权,每天就是在家种种地,享受享受。要不是今天这日子干系重大,王翦都不一定上朝。
也正是因为这种种操作让王家始终深受信任,嬴政也不是无情之人,知道王翦这是急流勇退所以对于王家也是多有关照,比如王贲,就深受信赖,掌管咸阳兵马,护卫皇城。
王翦听到嬴政这饱含怒意的话顿时整个人都麻了。
你大爷的竖子!老夫急流勇退明哲保身,结果被你给推到人前了?
“陛下,那廉颇七十依旧行军,末将年岁还不至于要朝堂赐座的地步!这儒生所言是对末将的侮辱!”
王翦一脸气愤。
“好!那王卿,你以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