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伍前后有不少人正听着呢。
这会儿有人问:“小丫头,你就是卖鱼的吧?”
陈小满扬起大大的笑脸:“对呀,我们的鱼很新鲜,你要买吗?”
“说得再好,鱼也卖不了这么贵。我看啊,你还是便宜些,我们花钱买。”
“不卖不卖,我们只换粮食的。”
陈小满连连摇头。
卖钱太亏啦。
“那我们去别人那儿买。”
“淮河离咱这儿不远,卖鱼的人多了。”
陈小满一点不怕。
“那你们去别处买吧。”
大家顿时被噎住了。
他们倒是想买。
可县城压根没卖鱼的了。
说是天干旱,淮河总该有水啊。
他们哪里知道,那些渔民的鱼已经被做鱼丸的人包了。
淮河边村子里的人倒是经常去摸鱼,只那么几条,都自己吃了,谁还特意送到县城来啊。
“又不一定要买鱼,咱也可以多买菜,萝卜白菜的,很多农户都种了。”
陈小满听得直点头:“你们多买一些,能填饱肚子。”
还能帮农户赚点钱呢。
干旱后,地里的菜全都得自个儿挑水浇肥。
很辛苦,能让他们多赚钱也是好的。
排队的人听陈小满这么说,顿时对她印象好起来了。
有位大爷就开口了:“小丫头,我倒是想换些鱼和萝卜,可你这太贵了,我们排一天一夜的队,也才买两斤,自家都不够吃的。”
旁边也有人赶忙道:“两斤粮食都不够吃,再拿一斤出来换你们的鱼,那我们真得饿死了。”
陈小满想了会儿,道:“那你们拿半斤粮食来换呀,我给你们两斤鱼和一斤萝卜。”
一开始的婆子见状,立马道:“半斤粮食三斤鱼加一斤萝卜。”
陈小满不乐意:“太便宜了。”
“我还嫌贵了,粮食多宝贵啊,你们的鱼压根不值钱!”
陈小满看过去,就见一个二十多的青年对着大家嚷嚷起来:“鱼才多少钱啊,咱们粮食贵得很,有钱也买不到!”
大家本就犹豫,被他这么一嚷嚷,不少人都打消了念头。
陈小满气呼呼地瞪向那人。
“我不卖给你。”
“我可不买,有粮食不吃,是什么鱼。”
那人又是嗤笑一声。
还斜眼瞥向陈小满。
陈小满才不理他,扭头看向那位婆婆:“两斤鱼一斤萝卜能煮一大锅,能吃饱肚子。”
老婆子真想吃饱,可她还是心疼粮食。
最后咬牙:“三斤鱼和一斤萝卜,你要是愿意,咱一会儿换。”
四周的人也起哄:“你们就这个价钱呗,又不吃亏。”
“对呀,我也可以换半斤。”
四周起哄的人越来越多。
李初元听见动静,赶忙跑过来。
“小满,我们换吗?”
陈小满想了下,点头:“换。”
鱼换了粮食,还能再去河边捡嘛。
他们在这儿支个摊子,能换很多粮食呢。
李初元很赞同:“咱们一点都不亏,还会大赚呢。”
陈小满也这么想。
淮河里有好多鱼呢。
正琢磨,队伍前面骚动起来。
陈小满跑过去看了下,就高兴地回来跟李初元道:“粮铺开门啦!”
李初元也高兴起来。
只要有人换粮食,他们也就开始做生意了。
陈小满欢快地招呼着李贵赶着牛车过来,还把秤都拿出来了。
才准备好,就有个年轻妇人上前,随手挑了条大鱼。
张桂兰给她一秤,八斤三两。
年轻妇人一惊:“这么重?我没这么多粮食呀。”
她一共也才两斤粮食,男人孩子都得吃呢。
也就是家里人少,买的粮食够吃,她想着买点鱼回去加个餐来着。
陈小满想了下,就道:“半斤粮食换三斤鱼,剩下五斤你可以用大钱买呀,很便宜的,一斤三个大钱。”
女人一喜。
去年,鱼价就到了一斤两个大钱,今年什么都涨了,一斤鱼才涨一个大钱,可太良心了。
女人毫不犹豫地数了十五个大钱递过去。
陈小满高兴地收了钱,还拿了一根最大的萝卜让张桂兰秤。
“两斤半。”
张桂兰笑道。
那秤还高高翘起。
女人问道:“萝卜什么价?”
陈小满大声道:“一个大钱一斤!”
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