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昌......
被大网束缚的李成嗷嗷大叫,拼命的挣扎,但都无济于事。
这时,只见张用拔出佩剑,走了过去,“有什么话下去阎王殿再说吧!”
“嗖!!”
张用毫不犹豫的一剑刺进李成的腹部,李成瞪大着眼睛然后一命呜呼。
接着,张用提着李成的首级逼降了李成的残部。
没多久,岳飞、张俊率大军赶到瑞昌。
令他们惊喜的是,张用已经杀了李成,并在城门前列队欢迎官军进城。
张俊在部下面前感叹岳飞的神勇,“吾与汝曹俱不及也!”
这很说明,岳飞在军事上的造诣已经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
为此,赵德基命岳飞驻守洪州,所有俘虏全部归岳飞统制,并正式给予岳家军军号为“神武军”,岳飞为都统制。
如今的岳飞通过不断“打野”,实力在不断壮大的之中。
虽然目前他只是一个都统制,但实际级别确是一个拥有十万大军的集团军统帅。
消灭杨幺的起义军后,岳家军也拥有了自己的水军部队。
而这一切,当然离不开赵官家的全力支持。
赵德基很清楚,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岳飞必将是军事上的中流砥柱。
在他的授意下,岳飞至此便在洪州全身心投入到“大练兵”的阶段,为北伐做准备。
岳飞将部队分为十二军:1.背嵬军;2.前军;3.右军;4.中军;5.左军;6.后军;7.游奕军;8.踏白军;9.选锋军;10.胜捷军;11.破敌军;12.水军。
而且,岳家军未来的另一猛将此时也来到了军中开始历练。
此人就是岳飞长子——年纪仅有十二岁的岳云!
时逢战乱年代,岳云从小与父母分离,颠沛流离中目睹了金兵的恶行,宋人的困苦。
在祖母教育下,立下保家卫国的大志,岳云自幼习武,12岁时便随父从军。
岳云被编入部将张宪的“前军”之中,当了一名小卒。
他勤学苦练,可谓文武双全,大有其父之风。
有一次,小岳云与将士一起骑马进行爬山练习,不小心马失前蹄摔倒在地。
岳飞见了大怒,并指责岳云说:“这全是平日里练习不认真造成的,如果是在战场上,岂不是要误贻误战机?”
他当即下令将他推出去斩首,众将士急忙求情。
念其年幼,岳飞最后还是下令将岳云打了一百军棍。
从此之后岳云更加刻苦练习,练就了一副钢筋铁骨。
岳飞除了练兵以外,他也在绞尽脑汁的为北伐献计献策。
其中有一项,就是提出了“连结河朔”的策略。
河朔就是黄河以北的地区,这个地方虽然早已沦陷,但此时仍然还有很多民间抗金组织。
而比较出名的就是由梁兴领导的“太行忠义社”。
但伪齐建立后,部分抗金力量无奈之下投入到伪齐麾下,牛皋就是代表之一。
牛皋入伍前是一个砍柴打猎维持家计的三好男人。
当年,牛皋所在的鲁山县石碑沟村处于深山老林,交通闭塞,人烟稀少。
牛皋入伍前以卖柴为生,与老母和妻儿相依为命。牛皋力大如牛,挑500多公斤重的担子还健步如飞。
每次上山砍完柴,他都去砍一棵结实的树做扁担,然后挑着500多公斤重的柴火进鲁山县城去卖。
光卖柴火似乎很难满足家庭的日常开支,这时牛皋想到了发挥自己的射猎技艺。
牛皋从小就喜欢弹弓、射箭之类,随着不断练习,他的射猎技艺有了很大长进,几乎是百发百中,箭无虚发。
石碑沟村林丰鸟多,这给了牛皋充分施展射艺的机会。
每次进城卖柴,牛皋都要捎带一些野兔、野鸡等猎物,这样生活倒也还不愁。
更重要的是,在日复一日的艰苦劳作中,牛皋不仅练就了强壮的身体,同时还将射猎技艺也发挥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无形中为他以后的抗金斗争做了一些准备。
牛皋于赵构称帝之初,在京西聚众抗金。在抗金的战场上,牛皋率领义士一路痛击金兵。
后因北方沦陷,伪齐建立,孤立无援,牛皋无奈之下这才投降了伪齐。
再之后,伪齐皇帝刘豫命牛皋率部前往毫州驻守。
赵德基收到情报后,认为是时候该对牛皋动手了!
勤政殿......
“岳飞向朕上书,提出连结河朔的策略,这个办法非常好!在沦陷区,那些有志之士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对金人的反抗,他们的心中一直有大宋,深陷险境却不忘誓死报国,实在是忠心可鉴!”
赵德基接着说道:“为此,朝廷不